回覆列表
  • 1 # 德全不畏

    我先說些題外話。長平之戰被黑的最慘的是趙括;然而長平之戰的最大贏家也是趙括,而不是白起。現在的長平之戰舊地,人們仍然在吃“白起肉”(人們把一中常吃的食物命名為“白起肉”,以表達對白起的恨意。);尊敬的把趙括供奉在廟裡享受香火。作為長平之戰的勝利方,秦軍數十年後也被項羽屠殺,秦的社稷也不復存在。白起在長平之戰結束後不久,落了個被秦王賜死的下場,並且一直揹負著“人屠”的惡名。

    現在回到正題,我之所以說上面的題外話。是想說,連長平之戰的舊地的人們,都沒有絲毫責怪趙括,人們認為趙括已經盡到了一個將領的責任,是個勇敢的悲劇英雄。

    歷史上真實的趙括是個很優秀的將領。趙國長年戰爭不斷,趙軍都是百戰之兵,久歷沙場並且有能力的將領多的是。可是趙括能獲得趙國朝堂認可,能讓趙軍將士服氣,能在意外的絕境與偷偷換白起為將領的秦軍力戰,能視死如歸戰死沙場,就連李牧也是趙括提拔培養起來的。可見,長平之戰的勝負之決定性因素不在將領。

    把長平之戰的勝負的決定性因素,歸結到將領的頭上是錯誤的。長平之戰是秦趙之間的國戰,比拼的是綜合實力。將領的指揮藝術很重要,卻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接下來,咱們就分析一下雙方的力量對比。

    1.雙方的作戰部隊方面。論勇敢指數,與戎狄混血的秦人本就尚武,在加上商鞅變法的影響,秦軍完全當的起虎狼之師的稱號。趙國身處四戰之地,融合了大量的匈奴人和其它遊牧民族,論血氣之勇不弱於秦人。

    2.戰爭潛力方面。秦據有巴蜀盆地,關中平原,山西省的大部。這三個地方人口眾多,且都是戰國時期的糧食主產區。趙國在華北平原,人口也很多卻遠遜秦國;糧食產量不高,主要成熟產糧區在靠近齊國的南部。可見,秦國的戰爭潛力遠超趙國。

    3.軍隊的組織方面。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整個國家都是一個高速運轉的嚴密的大軍營,所以秦軍的效率很高。趙國畜牧業,工商業很發達,所以趙人多少有些自由散漫;相對的,趙軍的組織嚴密性和效率不如秦軍。

    4.武器裝備方面,秦國在墨家的幫助下,建立了生產兵器的流水線,並且實行嚴格的管理,後來又攻佔南韓的冶鐵重地宜陽,兵器製造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兵器的數量和質量都遠超其它六國。趙國的冶鐵製造也很發達,但是規模遠比不上秦國。

    5.軍事人才方面。秦趙經過多年的戰爭,培養出了大量優秀的將領,都有“名將”,顯得人才濟濟。

    6.地緣優勢。秦國位於華夏的西部。在秦國的西,北,南三個方向都沒有強敵,可以放手進行東出之戰。趙國的四周強伺,北有匈奴,西有秦國,東面和南面是燕國、齊國、魏國。往哪個方向打,都會受到鄰國的牽制,不能全力以赴。

    綜合對比來說。秦軍在地緣政治,兵源數量,武器裝備,後勤供給,作戰效率這幾個方面勝過趙軍。

    如果趙軍當時的將領換成了李牧,我認為李牧也翻不了盤。必須得承認,李牧的確是個天才。但白起也是個天才,至少與李牧打防守戰,拼消耗是沒問題的。後來,完虐李信大軍的楚將項燕,就是在自家門口被王翦的60萬大軍堵著打消耗戰,硬生生被耗的潰敗並且國破身亡。

    長平之戰,秦趙兩國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稱度。實力遜色的趙國,拚軍事手段已經難以破局了。只有在外交上才有可能扭轉乾坤。比如不久後的邯鄲之戰中,趙軍就因為外交取得勝利,從而完勝秦軍,白起都無可奈何。

    而李牧是軍事家,只是個將軍,既沒有政治上的權力,也沒有外交方面的的權力。所以,我認為李牧也無力迴天,改變不了趙軍在長平的失敗。

  • 2 # 飄羊

    這是國力競爭,不是一二個將領能力所及。李牧最多隻能將失敗延緩時日,而且雙方損失不會相差太大。理論上,當時趙國最好的辦法是一方面聯絡各國爭取外部援助,有錢出錢有人出人; 同時,賄賂北方絨狄部落,從西北面騷擾搶掠秦國。廉頗負責正面抵擋,李牧領導和配合絨狄人北面進攻。這樣可以逼迫秦國退兵,算是贏得長平之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