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118696331

    位於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張壁村又稱作“張壁古堡”,位於介休盆地東南三面溝壑,一面平川的險峻地段,海拔1040米。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難攻易守的地理優勢,在地下建有長達3000米,上下三層攻防兼備的古地道,在地上築壘構城屯甲藏兵。

    張壁古堡是世界上頗為罕見的袖珍小城,其面積僅為0.12平方千米,卻具有完備的城市形態,具有很好的軍事防禦功能。它融古堡地道、宮殿廟宇、軍事宗教、民俗歷史為一體,除此之外,還有小巧的鐘鼓樓,順暢的交通網路,眾多的宗教場所等等,張壁古堡因“古廟神佛異,明堡暗道奇”而聞名海內外。 古堡堡牆1300米,面積12萬平方米。在堡內一條用紅色石塊砌成的“龍脊街”兩側,錯落有致地修建著五大神廟建築群。

    1、張壁古堡建於公元619年,隋末劉武周為抗擊李世民,始築該堡。並在城堡地下構築了攻守兼備、可屯兵萬人的地道,距今已有1380餘年歷史 。

    2、張壁古堡,始建於隋末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距今1388年。

    3、張壁古堡建造年代仍在考證,多數專家推定為南北朝時期 。

    4、城內民宅,起源於金,繁盛於明清 張壁村是一個融多民族文化為一體、住百家姓的千年古村落,堪稱一部厚厚的史書。

    整座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從堡北向下俯視,左、中、右各有一條深溝向下延伸。堡南則有三條向外通道,堡西為窯灣溝,峭壁陡坡,深達數十丈。堡東居高臨下,有溝塹阻隔,可謂“易守難攻,退進有路”。堡牆用土夯築而成,高約10米。堡有南北二門,中間是一條長300米的街道。街東3條小巷,街西4條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門築有甕城,南堡門用石塊砌成,堡門上建門樓。街道兩側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幾座廟宇琉璃覆頂,金碧輝煌,點綴在堡內;還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見的琉璃碑。到處是古蹟勝景,古香古色。

    古堡地下遍佈地道,與堡內四通八達。地道為三層立體,高層距地面僅1米左右,中層距地面8——10米,底層距地面17——20米。各高2米、寬1.5米,土結構,各彎曲迷離,呈網狀結構。堡外北、南面溝中有洞口,既可作為進出口,又可用作哨卡。道內留存有氣孔,通於溝塹外,還有隔井直下三層底部。堡內現有水井6井筒可直接進入另一通路。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離不等,是放置油燈的地方。高層有餵養牲畜的土槽;中層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棲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層有寬2——3米、長4——5米的深洞,是存糧的洞穴。如此龐大而複雜的地下工程,絕非民財民力所及,是軍事需要、對外保密的戰略設施。依據堡內有劉武周和尉遲敬德之像考證,認為是在唐武德二年(619)開始建造的,是尉遲恭幫劉武周與李世民交戰守介休時所為,是“明築城堡、暗挖地道”時的遺物。 張壁古堡保留下來的古代建築頗多,金碧輝煌,流光溢彩,大體都是明清遺物。著名的有明代空王佛行宮,建造在北門丁字門頂上,坐北向南,大殿三間,殿內塑主像為空王佛,山牆繪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畫。殿頂明代三彩琉璃裝飾,刀工細膩,燒製精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珍貴的是在行宮前廊下有兩通罕見的琉璃碑,通體琉璃燒造,孔雀藍底,黑字書寫,碑額為青黃綠二龍戲珠,兩邊藍黑龍紋花卉裝飾圖案。東側一通記述著空王佛修煉成佛的艱苦歷程,西側一通記載空王行宮修建緣起。此外,堡內還保留著真武廟、三大士殿、呂祖閣、二郎廟、關帝廟、興隆寺、可汗王祠等古代建築。稱奇的是街中路西有一株根深葉茂的槐抱柳,相傳植於宋代,給古堡增添了情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唐雨欣這個名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