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筒有料

    因素很多,電影院也有運營成本的吧 肯定不同啊不同檔次。裡面的設施不一樣,觀影效果就不一樣,還分什麼2D、3D、IMAX等不同的影片複製,都會造成票價不同的啦。或者影城搞什麼促銷啊,展廳不一樣價位就不一樣啦。反正影片也就是商品嘛,商品銷售價位不一樣很正常啦。

  • 2 # 社咖

    因素很多,電影院也有運營成本的吧 肯定不同啊不同檔次。裡面的設施不一樣,觀影效果就不一樣,還分什麼2D、3D、IMAX等不同的影片複製,都會造成票價不同的啦。或者影城搞什麼促銷啊,展廳不一樣價位就不一樣啦。反正影片也就是商品嘛,商品銷售價位不一樣很正常啦。

    這並不難理解,你去吃麵,你樓下的小飯館賣10元一碗,你去首都機場裡吃,就得88元一碗,為什麼呢?不說您也明白,因為用地成本高了,基本的道理就是這樣

    但是,電影票畢竟和一碗麵不一樣,電影票的定價是片方,院線,電商三方博弈的結果,眾所周知,電影票房是要進行分賬的。

    傳統的分賬標準是,電影下映後,票房的5%上交作為電影發展積金,3.3%交稅,剩下的錢,院線拿走53%,製片方和投資方拿走47%,然而,近幾年,電商開始進入電影市場,參與電影分賬,具體他們分得多少,我不是特別清楚,但是肯定會分走一部分。那麼博弈就開始了

    首先是製片方先出手,為了保證電影不賠到姥姥家,製片方一般會依據電影的質量,預期受眾人群等,來制定一個最低票價,當然,一二三線城市,這個最低票價各有不同,比如北上廣,這個價格一般是35元左右,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買了打折電影還要補差價的原因,因為這個折打完,你的票價低於最低價了

    然後,影院出手了,影院要考慮自己的客流量,地段位置,租金等,來確定具體的票價及優惠政策,定的太高,沒人來看,定的太低,賺不到錢,所以就要在最低票價的基礎上,大概計算出一個能讓利益最大化的票價,舉個例子,我定100元一張票,一場只有10個人來看,那這一場電影我就只創造了1000元票房,賺到了530元,但是如果我買70元一張,100人來看,那我就創造了7000元票房,如果我定40元一張,150人來看,那我也才創造了6000元票房,所以總體算下來,把票價定為70元,我賺的錢最多。

    最後,電商出手了,為了爭奪使用者,電商往往把價格定的更低,甚至低於製片方定的最低價,但是你肯定要問了,這低於最低價的部分,是要補差價的啊,我在網上購票怎麼不用補差價?這個差價還是要補的,不過不是你來補,具體誰補,誰補多少,這要看電商和製片方的商議結果了。

    某部電影能否賺錢並不是體現在票價上的,而是最終體現在票房上。

    這無非就是一個產出比的問題,電影的製作成本高,投入大,在一定程度上票房高的可能性就越大。當然也有那種四兩撥千斤小投資高票房的電影,但畢竟太少太少。

    首先電影院的票價由地區、第三方補貼、院方補貼、工資差異來定。

    舉個栗子:一二線城市,由於平均工資、物價水平來看,消費水平較高。加上人們生活水平在逐步上升,日常愛好及休閒娛樂得到重視。有人願意來花錢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故票價較高

    一般高票價的影院有兩個特徵,一個是裝修風格及影院的定位標準,一個則是處於影城地段,這兩個因素就不用我解釋了。

    本人在武漢從事電影行業,票價普遍在於30元上下浮動,偶爾由於第三方補貼,網購平臺下調至底線19.9。而影院會員卡票價處於最低票價。

    武漢電影行業的價格有像定位不同且地理位置較好的,高逼格的百麗宮。則票價是5、60元。

    其他影院普遍價格都在30-40元左右。

    在影院相對集中的區域,比如光谷 價格則會有所下調。以此來吸引客流

    然而要知道武漢的工資基本也就在3000-5000

    而北京工資可想而知,沒有個8、9000?定價這麼高,誰會去看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牛應在跑1000米前多長時間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