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糖溫度

    梅蘭芳 的貴妃醉酒,尚小云的失子驚風 程硯秋的 鎖靈囊 荀慧生的 紅娘。他們的代表劇目很多,有四紅 四妃 四劍,“四大名旦”的“四紅”、“四劍”、“四妃”。不料,節目在製作過程中,就引出了參與專家們的話頭,聽來饒有趣味。

    著名京劇研究專家劉曾復講述京劇四大名旦的形成過程。原來,四大名旦的稱謂,起源於一次新劇目評選。1927年6月,由日人辻聽花主辦的北京《順天時報》舉行了一次“徵集五大名伶新劇奪魁”的投票。目的在於“鼓吹新劇、獎勵藝員”。這次評選所稱名伶,“限定梅蘭芳、尚小云、程豔秋、荀慧生、徐碧雲五人”,並規定“就各名伶新劇中選舉認為最傑作者各一出”。結果在二十二天內,報社收到讀者選票14091張。其中:尚小云之《摩登伽女》得票最多,計6628票;其次為程豔秋之《紅拂傳》,得票張4785張(後重新公佈為5986張);再次為梅蘭芳之《太真外傳》,得票1774張;第四為徐碧雲之《綠珠墜樓》,得票1709張;第五則為荀慧生之《丹青引》,得票1254張。這次選舉,掀起了名旦排行熱潮,為四大名旦的最終確立奠定了基礎。

    1931年,劉豁公主編之《戲劇月刊》(上海大東書局發行),發起關於“四大名旦”的撰稿徵文,結果以蘇少卿、張肖傖、蘇老蠶三位劇評家分獲一、二、三名。該刊還發表了觀眾對四大名旦藝術優點諸多專案的統計比較表,對四大名旦在唱腔、嗓音、扮相、身段、新劇等等方面一一加以對比、評判,這是近代戲曲評論對演員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系統比較研究。第二年初,長城唱片公司約請四大名旦聯合灌製《四五花洞》唱片,該片共四句“西皮慢板”。梅蘭芳唱第一句,尚小云唱第二句,荀慧生唱第三句,程豔秋唱第四句,最後四人合唱“十三咳”。此片當年即風靡一時,流行海內外,“四大名旦”的稱號也不脛而走。

    在四大名旦早期創排的劇目中,先後湧現出一批在劇名、表演方面有相關之處的戲,但是,北京大學教授吳小如先生指出,是熱心觀眾促成的“四紅”、“四劍”、“四妃”,並不是藝術家們的創作時的故意。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有人將梅蘭芳的《紅線盜盒》、尚小云的《盜紅綃》(即《崑崙劍俠傳》)、程硯秋的《紅拂傳》、荀慧生的《紅樓二尤》並稱“四紅”。至1936年,荀慧生排演《紅娘》,一時大為轟動。後有好事者,以《紅娘》替代《紅樓二尤》,列入“四紅”。這樣一來,“四紅”不僅在劇名上都帶一個紅字,而且劇中主人公的名字也都帶有紅字。同時,四個戲的故事都取材於唐人傳奇,而在崑腔中又都有同題材劇目,形成了多重巧合。又將《紅樓二尤》的另一個劇名《鴛鴦劍》與梅蘭芳的《宇宙鋒》(《一口劍》)、尚小云的《峨嵋劍》、程硯秋的《青霜劍》合稱“四劍”,此外又將梅的《太真外傳》楊貴妃、尚的《漢明妃》、程的《梅妃》、荀的《魚藻宮》(又名《斬戚姬》)合稱 “四妃”,傳為佳話。

    “四紅”、“四劍”、“四妃”交織上演了京劇史上如火如荼的一幕,而四大名旦,更是京劇史上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京昆名票林燾教授作為一個老北大人,在“五四”的發源地——北大,提出了一個頗為有趣的話題:四大名旦產生的時代,正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高潮。而這個時候,代表傳統文化的京劇,正處在一個被批判、被打倒的地位。像魯迅,錢玄同他們這些新文化的旗手,都是對京劇採取的極端否定的態度。但是京劇不但沒有被否定掉,而且反而在這時候蓬勃發展,產生了四大名旦。他認為這個現象,不但在中國戲曲史上,在中國社會史上,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麼強大的力量,可以說是摧枯拉朽,把舊文化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偏偏代表傳統文化精華的一部分的京劇,反而能夠發展,產生四大名旦。林燾教授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說明京劇確實是代表中國文化的精髓。雖然這麼樣的去打倒它,它還是發展起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異果是什麼樣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