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40234220371

    細菌內毒素為外源性致熱原,它可啟用中性粒細胞等,使之釋放出一種內源性熱原質,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

    主要具有以下生物活性:

    1、致熱性。2、致死性毒性。 3、白細胞減少。4、Shwartzman反應。5、降低血壓,休克6、啟用凝血系統。7、誘導對內毒素的耐受性。8、鱟細胞溶解物(鱟試劑)的凝集。9、刺激淋巴細胞有絲分裂。10、誘導抗感染的特異性抵抗力。11、腫瘤細胞壞死作用。

    內毒素透過消化道進入人體時並不產生危害,但內毒素透過注射等方式進入血液時則會引起不同的疾病。內毒素小量入血後被肝臟枯否細胞滅活,不造成機體損害。內毒素大量進入血液就會引起發熱反應—“熱原反應”。

    因此,生物製品類、注射用藥劑、化學藥品類、放射性藥物、抗生素類、疫苗類、透析液等製劑以及醫療器材類(如一次性注射器,植入性生物材料)必須經過細菌內毒素檢測試驗合格後才能使用。

    鱟試驗被稱作為“細菌內毒素試驗”,逐漸替代家兔熱原試驗,但由於部分藥品由於自身特殊性無法透過稀釋法消除干擾,因此鱟試驗還無法完全取代家兔熱原試驗。

    細菌內毒素檢查法主要有凝膠法和光度測定法兩種方法。前者利用鱟試劑與細菌內毒素產生凝集反應的原理來定性檢測或半定量內毒素,後者包括濁度法和顯色基質(比色)法,系分別利用鱟試劑與內毒素反應過程中的濁度變化及產生的凝固酶使特定底物釋放出呈色團的多少來定量測定內毒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做完全胃切除手術的病人要如何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