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足球新聞翻譯官
-
2 # 看球人
我認為這個排名略有些缺乏說服力,因為中超不缺乏大牌外援,保利尼奧位居首位且領先第二名這麼多的確有些不合理。
這個排名是德國權威體育媒體《轉會市場》統計的,其中保利尼奧以3800萬歐元居首,哈姆西克以3000萬歐元位居第二,前十還包括奧斯卡,塔利斯塔,巴坎布,卡拉斯科,胡爾克,特謝拉,登貝萊和費萊尼。
講真我不是很理解為什麼保利尼奧還能排在第一名。已經30歲的保利尼奧在場上的位置是中場,儘管他是巴西國家隊的主力,但他的實力不會高於哈姆西克。作為中場球員,保利尼奧的商業價值也並不是很高,他的身價高可能就是因為他是在恆大這個比較大的舞臺踢球吧。
我認為身價最高的本應該是卡拉斯科。卡拉斯科曾經是豪門主力,甚至還在歐冠決賽中有過進球,在比利時國家隊也是主力輪換球員,可以說是中超最強的攻擊球員。
-
3 # 百草屋4
本土球員根本就沒資格具有那麼高身價!只因中國這麼一個大國,足球水平低,能踢中超的球員又那麼少,且全國註冊球員也有限,現有身價就像中國的房價,也不過是虛高而已!
-
4 # 小馬哥看球記
外援在中超各隊都是當做大腿使用的,沒有外援的球隊甚至保級都會相當艱難。除了少數強隊,大多數中下游球隊的國內球員在進攻中甚至連參與都很少,基本戰術就是後場大腳找前場外援,拼反擊成功率。中超u23的規則是每個隊一場比賽上幾個外援就要上幾個U23,很多中超球隊的選擇是在比賽最後階段把u23換上湊數。就是說為了上外援,連比賽中的換人調整都不要了,可見外援在球隊中的重要作用。每隻球隊4名外援,16只中超球隊64名外援,實力基本都是遠高於國內球員的,尤其一些大牌外援,更是超出太多。按真實實力排名,中超球員身價前30名全是外援一點都不意外。
至於外援之間的身價對比,那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評價標準不一樣,排名自然也不一樣。有人會拿球員過去在各自國家隊的表現,在五大聯賽的履歷來評判,也有人會拿外援目前在中超球隊的作用來評判,還有人會加入商業價值的考量。比如河南建業的伊沃,在球隊反擊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去了中超強隊可能作用就沒那麼明顯;魯能的佩萊,在魯能這樣的強隊,支點作用非常突出,但要是換到一個保級隊,反擊時恐怕就沒啥作用,會被噴成水貨吧。
保利尼奧排名第一,我覺得也算合理。畢竟巴薩曾經願意拿出4000萬歐元購買,這是實打實的。像胡爾克,奧斯卡這種6000多萬的身價是從歐洲到中超,溢價太多,並不能反映真實的身價。從各自球隊的作用來看,保利尼奧在恆大防守面積大,進攻參與多,一人可以當成兩人用,狀態好壞直接影響球隊的表現,某種程度上說,他的發揮甚至對中超冠軍爭奪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排名第一是沒什麼問題。
回覆列表
外援方面,如今的身價無論以競技還是商業來算,保利尼奧、塔利斯卡,或者是巴坎布,佩萊,都不可能高於奧斯卡。
單單是為上港製造的進球數字,其他球員就無法相比了,而這個數字直接帶來的是中超冠軍。
所以,這種排行意義並沒有多大,大多時候只是用來打嘴仗用的。
至於國內球員無人上榜那是應該的,早期動不動轉會費上億,很有泡沫經濟的嫌疑。在巴列卡諾上不了場的張呈棟,在國內也能夠天價轉會,明顯就是不正常。
同樣,當初還在江蘇舜天的孫可,也在天津權健的炒作之下有了天價。
自此之後,這種不正常的天價球員就一個接著一個,好像這些球員真得身價百倍,超英趕美了。
而這種排行榜倒是恰如其分地擠掉了這種泡沫。只是俱樂部在缺兵少將,不得不依靠這些大爺的背景下,實際運作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總之,這些排名啊,評獎啊,大多時候只是主辦方的自我宣傳,大多跟風者的自嗨。
真正要看實力變化,亞冠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標竿,亞冠踢不出來,那身價打個一折兩折都不叫事。馬上就要開始的這一檢測,就能夠看出中超究竟有多少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