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林小草
-
2 # 小飛象190588241
那你就跟著去啊在這裝什麼孝子,騙兩個同情騙幾個回答問題的你就不難過了?你就是孝子了,更何況你孝不孝後不後悔關別人屁事,你要真有這心就對活著的親人都盡點心,不是在這裝“人”,在這虛偽的裝的跟個人似的你自己不覺得臉紅嗎,趕緊愛幹啥幹啥去別在這裝,自己的事非要滿世界嚷嚷,很怕別人不知道,看不慣你這樣虛偽的垃圾
-
3 # 有仁慈心的妖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樹冀不擺,風不息;子欲養,父母卻已逝。
吾雖未得妄想之症,但亦悔。
想起往事一樁,父病,醫之,家人聚集床榻,噓寒問暖。醫者見,喟嘆曰:“有富人,其父病,扔錢與醫,曰:“莫吝錢,治。從此不知所蹤。家人亦少見”,醫嘖嘖比較。
另遇一女,與吾高談闊論其八十老母,曰:買保健品若干,吼之,母辯解,退休金買也。女曰:明日,母電不接,治治也。
“治治”哩俗之語,意制裁,兩字從女口出,霸氣足,眼光射。吾囁嚅,不知與其言何,其素常聒噪與爾,言之鑿鑿自謂孝女也。
吾父已離去 ,醫者所見亦非全面,父未病時吾曾吼父,因溺愛,吾任性嬌狂;父病,吾亦曾吼,因之未聽我言。家人雖聚之,照料未必全心。
他人冠我以孝,而我每憶常惶遽,祭父心淚垂,思之常慼慼,吾同於“治母”女也。
說“孝”者多也,言語嘴上功夫,實做盡力者,少也。
父母康健,子之或忙業、或放浪,或金錢窘迫……種種,呼之強答。病厲,床榻悲呼輾轉,時時應聲者,少也,痛父母所痛,哀之者少之又少……嗚呼,世間,親曾待也,子養否?何為養?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老之艱難也,子之孝難也。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吾曾以父母吃穿皆安而安,少憫其情,色難。痛哉也,哀哉也……
記之心安些許,祈父諒,伏惟尚饗。
願提問者您閱後,內心愧悔好些,切莫妄想。願逝者安息,生者安然!
-
4 # 西山逸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樹冀不擺,風不息;子欲養,父母卻已逝。
這話有毛病!正是應該批判的地方。
“子欲養”,問題是你養了麼?養了,你的責任已經盡到了,沒有什麼遺憾。因為沒有不死的人,即便半途因故而亡,也不能以子欲養來博取世人對自己的評價,只要你一直盡到了孝道,你的痛苦是值得同情的。甭招呼子欲養,人們也會認為你會養的,招呼這個,反而給人矯情的感覺。
親沒有不待的,養兒育女防備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未老先逝,都是沒辦法的事兒,也是經常發生的,誰也不能保這個險,無須糾結。
這就叫平常心,正確對待,啥事兒沒有。過分矯情,啥用沒有。
就這麼簡單,沒什麼好嘈嘈滴!
回覆列表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事情無處不在,雖然是和諧社會,都在提倡孝道,卻很少有人做到,只有失去了,才後悔,但是,世上沒有後悔藥,逝去的父母不能返回。
父母到了60歲,已經是老年人了,現在服裝打扮不顯老,但是,身體器官已經宜衰退,是大家沒有注意到。
我的二姐就是這情況,她60歲那年,因為她會打扮,講究養生,看起來不顯老,還能幹很多事。為了能減輕女兒的壓力,幫忙帶不滿二歲的二歲,讓女兒掙錢,二寶非常難帶,夜裡又不睡,吵得二姐夜裡總是二三點才能休息,一天休息不了五個小時,不到三個月,二姐因為腦出血倒下,走了,不留下一句話。她女兒後悔死了,說不應該讓她媽帶孩子,應該讓母親安靜的度過晚年。後悔有用嗎?
老人幫忙帶孫子這現象在農村很普遍,年輕人在外面賺錢,打算賺到錢再養父母親,但是,老人有時間等嗎?再加上孫輩製造的煩惱,讓他們時間更短。
各位,珍惜現在,活在當下,別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