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寫作者王建平

    任何問題的本質都是思維問題。包括提問方式在內。

    “男兒有淚不輕彈”是一種傳統的思維認知,但我們就是這樣被教育長大,久而久之,成了我們判斷的標準。因此從這個問題來分析,可以看出幾點:

    1.“大男人”的稱法僅僅是社會含義而沒有生理含義。它是一種定位。至於這種定位適不適合每一個男性,我不加以判斷。但大男人不等於男性,有些男性不是大男人,這種邏輯是可以成立的。從社會思維來說,這種認知關係到每一個有自知男性的尊嚴(有誰喜歡稱自己為小男人呢?)。於是會得出一種判斷:有尊嚴的男性(大男人的領域)不應該輕易掉眼淚。

    2.“動不動”是指一種頻率,而且包含了情感因素在內,比如對這種行為表示不屑。

    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得知,提問者已經有判斷因素包含在問題內部。因此這個問題本身的答案並不重要。

    3.“掉眼淚”的潛臺詞是指這個人很軟弱。女性的軟弱似乎是被認可的(雖然女權主義者為此感到不滿),但男性象徵著陽剛,所以是軟弱的對立面。

    因此,我們需要換一個視角,不去看問題的內容,而是看問題的本質。為什麼男性經常掉眼淚是一種不被認可的行為?因為觀念的影響。既然有這種影響,為什麼有些男性還是會經常掉眼淚?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是他並沒不具備這樣的思維模式,或者並不認同“男人不能掉眼淚”的邏輯。

    二是相對於其他男性,他的抗壓能力較差。但請注意,抗壓能力和自我壓抑幾乎是同一個概念,如果在巨大的壓力之下還要自我壓抑,這不會沒有代價。所以,男人,至少是我所知的中國男人,其實是非常壓抑的群體。

    三是他仍處於巨嬰模式狀態下。所謂巨嬰模式,可以用依賴感強烈來指稱。這和原生家庭關係緊密,也是社會教育的短板所在。不過,並非巨嬰才愛哭,不愛哭的也並非就不是巨嬰。這一切全看男性如何看待自己。

    四是他的男性認知不平衡。套用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表述,我們的男性認知不是指生理層面,而是意識層面。不是指性徵讓我們成了男人,而是接受了社會對男人的觀念,所以我們成了男人。

    思維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拒絕二元論。所以,男性是可以經常掉眼淚的。經常掉眼淚是被允許的。反之,你認定自己不需要經常掉眼淚,也是允許的。只是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就行。

  • 2 # 婺源小胡的生活

    男子漢大丈夫流血不流淚,只是未到傷心處,肯定時傷的很深跟深,會記一輩子的那肯是這次真正得把心給傷沒了,只要一想起六會,要不不可能的,不知道回答的咋樣,哈哈哈

  • 3 # 萬事芬達

    一定是遭受了嚴重的精神打擊。例如:”三七”喪妻之苦,男人的心一揉就碎。再遭如此打擊,肯定脆弱,淚腺體閥門已壞,所以動不動就掉眼淚。

    我覺得男人心中有苦水還是倒出來為好,釋放排毒,挽救自己身體。

  • 4 # 瑞士蓮

    對於眼淚這個東西,不是說被外界刺激,比如切洋蔥,被嗆到不自覺地就流淚了這種流眼淚和透過情緒刺激導致的流眼淚,完全是兩碼事!為什麼有的男人不如女人禁活?因為男人不經常哭~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誰規定男人不能哭,不能釋放出自己的情感,有時候哭真的就是一種情緒的釋放,男人遇到疼痛或者感情受挫,壓力大,選擇的方式不是哭,而是忍著,就感覺男人哭是不應該的一樣!

    流淚也叫做帶哭的呼吸,對血液和呼吸的迴圈都有功效,而且哭不要光打雷不下雨的假哭,有眼淚的真哭是緩解精神負擔最有效的方法,你會發現哭完之後會放鬆很多!強忍眼淚等於慢性自殺?這也是男人比女人壽命短的其中之一原因!

  • 5 # 賈全徵

    一一一眼淚是洗刷靈魂的清潔劑,不論男女,凡是容易流淚的人,情感豐富,善良真誠;當自己的心靈受到外界情感能量的衝擊時,立即心起波瀾,會自覺排放過濾掉自己長期不用的陳舊思想能量,並誠心誠意傾倒出一盆清沏的甘泉,為新來的”客人”洗臉行禮;迎接”貴賓”的到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學小提琴難度大嗎?如果可以自學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