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珠彩陶唐卡

    中國春節的歷史悠久,在幾千年的傳承發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習俗,有很多延續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吃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社火舞龍舞獅、拜天祭祖、放鞭炮、放煙花、年例,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猜燈謎等習俗。這些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組成了春節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中國特有的節日文化內涵。

    而同時,也有一些習俗隨著社會的變遷、進步演化,漸漸淡出了春節的習俗。比如:

    聚財。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初一早晨拜歲,上午用齋菜拜祭太歲神,早飯必須吃齋。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穀子生日。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初四是“羊日”,女媧造羊的日子,不能殺羊吃羊肉。

    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正月初四24點後),開啟大門和窗戶,點菸花,迎接財神。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十一岳父請子婿。姑爺們揚眉吐氣的日子。

    早期的春節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的深邃內涵。年節文化作為中華歷史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也記錄著祖先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和美好的願望。

  • 2 # 臥榻南山

    古人過節都是集體過,現在都是自己過。 一是送年禮少了。古人在除夕前,流行在同事、親戚、朋友、鄰居之間送年禮。普通人家相互送點兒吃的,官宦人家年禮五花八門。《紅樓夢》裡,烏莊頭給賈家送的年禮價值2500兩銀子,相當於50萬元人民幣。雖然普通人家送年禮有所減少,但是官宦人家送年禮被禁,社會則更加風清氣正。 二是節日活動少了。古人除夕夜人人都參加驅儺,男女老少戴著面具組團上街跳大神,參與度高,節日氣氛熱鬧,現如今除夕夜都是城裡人看春晚、農村人打麻將等方式代替,過年的氣氛不像以前那麼濃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花朵枯萎”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