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東來

    姑且簡單分析一下,姑妄聽之,姑妄信之。

    看了網上釋出的越南以前的圖片,越南的道士的裝束有戲臺班子的感覺,使人一下子聯絡到中國道士的裝束。

    我有一種感覺,中國道士是處於民間信仰的中心,他脫胎於儒教的祭司階層,本來是政教合一的領導核心,各諸侯國國君資格擁有者就是領導層,商鞅實際應該是道士,秦孝公也是道士,韓非也是道士,趙高還是道士,甚至一些老牌貴族,如老子、莊子、李斯、申不害、慎到都是道士,他們共同構成道家,結果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們被拉下神壇,驅逐出朝堂,實現政教分離,在遠離中原的四川巴地以殘餘的儒教徒為班底建立了道教。

    故此,道士的裝束,實際上就是古代“國君”資格、“貴族”資格的衣著打扮,是標準的最古老“漢服”。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道家一般都是留長髮。

    和尚為什麼留光頭?

    應該主要是反映“四大皆空”的理念,表示自己“出世”。

  • 2 # 王真陽

    和尚講究四大皆空,戒除七情六慾,所以要剪掉頭上三千煩惱絲。頭髮是產生慾望根源,對於和尚來說,應該剪掉。

    剪掉頭髮,起一個法號,這叫遁入空門,前一世不在了。頭髮受於父母,剪掉以後,就應該忘記身前事。

    道士不一樣的,道士要練丹,每個人都有精,如能練精還氣,練氣還神,練神成丹,七反九還而成仙。頭髮是督脈之餘,練丹時能聚氣,所以道士不剪頭髮。

    但是也有例外,濟公活佛就不剪頭髮,也能成佛。剪不剪頭髮只是個形式,佛道都需要頓悟,這是很重要的。

  • 3 # 上官恨水

    根據我修學的知識簡明說一下。

    先說和尚。標準應該稱:比丘,比丘尼。

    佛經記錄釋迦牟尼佛(悉達多王子)為尋找拯救眾生的方法,毅然離家修學。為表示決心也為斬斷世間干擾將鬚髮剃掉,但當時只是剪掉了王子髮髻,並沒有全部剃光。跟隨的車伕將頭髮帶回迦毗羅衛國,父王見王子發,一是放心,二是知道王子的決心。其實古印度出家的人並不是光頭。也就是平頭的樣式。

    佛教來到中國後,關於光頭也是有演化過程的。自唐朝(公元720~814)百丈禪師,根據中國漢地具體情況和風土人文,在原有戒律基礎上,制定了適合本土的戒規,稱《百丈清規》。俗稱:清規戒律。

    也正是從那時起,僧人的服裝,儀表,飲食,等等,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統一性。

    道士:根據專家,考古,文獻等多方調研發現,中國早期道教在黃帝時期就已經在民間產生。這個論證要超過以往記載。可以說早期道教已經有了崇尚自然的理念。已經留髮不剪,住宿山洞樹林,一切隨順自然。

    當然,早期道教不僅留髮,衣服也不洗。今天看來有一些與自然同體的極端認知。

    後期春秋時代又出現了:人之毛髮受之父母不可隨意剃除的說法。

    宋朝王重陽,整改並規範了中國道教的教義,律儀,戒規。稱:全真。

    皇帝趙匡胤將三清中的太上老君定為道德之祖,並令《道德經》為修道課業。

    自此,中國道教有了完整體系和規範。

    留髮也成為道教繼承傳統的制度。

    總之,佛與道的剃髮與留髮,是兩種民族信仰的傳承和宗教理念的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教是出家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