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迪抱枕
-
2 # 晨豐易品
最遠古的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用肢體語言以及簡單發聲來交流,就好像現在的一些動物一樣。
燧人、伏羲時代慢慢的就發明了圖騰、圖案,透過一些簡單的繪畫圖案來傳遞資訊,八卦以及神靈的簡單繪圖就慢慢出現了。
倉頡為人類文明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他發明了漢字,最早的漢字其實也是圖案演變過來的,稱之為象形文字。
後期隨著人們為了表述不同的情況與事件,對於文字的需求增大,慢慢的各類漢字由最初的象形漢字慢慢組合而成。
語言是靈長類動物為了更好地生存,而發展出來的功能。如果想了解語言的起源,那我們得先從語言的用途說起。
如果你觀察過別人聊天,你會發現,人們大部分的聊天內容都是個人話題,內容涉及人際關係、家庭瑣事、明星八卦等等,而即便是在工作場合,只要情況允許,人們也會用一多半的時間來閒聊。那麼,既然語言如此重要,我們為什麼卻主要用語言來閒聊呢?
這就涉及到了靈長類動物的群體規模和大腦新皮層面積。靈長類之所以生活在群體中,是為了對抗捕食者風險。而新皮層面積是負責智力活動的大腦區域。這兩者之間是正比例的關係。
具體來說:群體規模越大,成員關係也就越複雜,而新皮層面積也就越大,因為維護複雜的群體關係,需要更高的智力水平才能應對。而群體規模越大,為了保證大家都有吃的,群體就需要擴大覓食範圍,這樣一來,群體就會面臨更高的捕食者風險,繼而需要再次擴大群體來對抗其他動物的攻擊。由此,靈長類動物的群體陷入了一個死迴圈。
另一方面,生活在大型群體中,一些動物難免遭受欺負,但如果離開群體,就難以生存。因此,動物們自動組成了搭檔聯盟,說白了就是和幾個人搞好關係,在對方受欺負的時候,能為彼此撐腰。而維護關係的方式就是互相梳毛。在最大的群體中,動物們梳毛社交的時間上限是每天20%,其他時間還要四處覓食和照顧孩子,其實已經非常艱難了。然而,隨著群體的不斷增長,我們的祖先發現,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再去維繫更多的關係了。那怎麼辦呢?不維繫關係,就會受欺負,長期被欺負的動物可能會遭到生存危機。在這種兩難的境地中,猿類才進化出了語言。因此,語言不過是代替了梳毛,作用就是為了社交。
到目前為止我們說了語言是如何誕生的,下面我們說說,語言是何時誕生的。
和人類最接近的黑猩猩的群體規模大約有55名成員,猩猩們需要每天花費20%的時間來互相梳毛,而現代人用於社交的時間為40%,因此從梳毛改為語言社交的時間一定出現在靈長類動物梳毛時間為30%的階段。經過推算,這一階段是25萬年前智人出現的時期。
綜上所述,語言是在猿類無法投入更多精力進行梳毛社交的情況下誕生的,而這一階段為25萬年前智人出現的時期。
由於語言的誕生十分複雜,在此只能簡單介紹,如果有不詳盡之處,請各位看看《梳毛、八卦及語言的進化》這本書,書中對該問題有詳細的介紹。
此外,如果有朋友因為不瞭解就diss,也請看看這本書再diss。因為語言的進化不是我研究出來的,我只是在在分享社會學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