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行業中,有不少開始涉足通證經濟,大部分屬於“自己發行Token,使用者採集挖礦”的模式,真正支援使用者自己發行通證並形成生態的公司微乎其微。國外這一領域的典型代表是Polymath,其定位是“Polymath enables trillions of dollars of securities to migrate to the blockchain.(Polymath為數萬億市值的證券市場遷移至區塊鏈而賦能。)”從資產上鍊,到發行,再到提供流動性,在各個環節為企業降低區塊鏈的應用門檻,致力於打造一個合法合規的、充滿活力的“證券token化”生態系統。國內支援使用者發行通證的,目前只有“通證星球(AiBiPlanet)”,官網顯示,通證星球是“人人發行區塊鏈資產的數字星球”,“基於區塊鏈技術,人人可以探索自己的通證星球,發行自己的星球資產,邀請自己的星球居民。”在其APP中,看到了各個行業商家發行的Token,目前是優惠券Token(可以歸為實用Token一類)的形式,已經與實體商業落地融合。
通證經濟是對“通證(Token)”發行、流通、兌換等各個相關領域進行管理的綜合體系,因此,提到通證經濟,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通證(Token)”。
Token,最早是計算機身份認證中的“令牌”,代表執行某些操作的權利的物件。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Token的含義也逐步擴大,形成了今天“通證”的概念:通證是可流通的數字權益憑證。對於通證的分類各有說法,綜合起來可以概括為三類:
1、支付通證(Currency Token),類似貨幣,承擔支付結算的功能。
2、實用通證(Utility Token),一般以標的未來實用價值來評估,類似於產品銷售或預售,持有人可使用該通證購買或兌換相應產品及服務;或根據持有人忠誠度及貢獻度,證明其擁有某項特殊許可權。
3、證券通證(Security Token),通常以真實資產作為支援,如資產權益、股份、大宗商品期貨。在監管方面,證券型代幣應受法律法規的約束。
通證作為一種數字化憑證,需要具備三個特點:可流通、可證明、有價值。
1、可流通,指通證能在儘可能廣泛的範圍內使用、轉讓以及兌換;
2、可證明,指通證是真實的,能被快速識別的,同時具備防篡改、隱私保護等能力;
3、有價值,指通證只是價值的載體和數字化形態,它需要實實在在的資產權益做支撐。這裡的資產權益包括資產的所有權、使用權以及未來的收益權等。
基於通證設計通證體系便形成了通證經濟。通證經濟的核心不在於通證的發行本身,而在於整個體系能形成生態持續發展,火幣袁煜明提出了行業應用區塊鏈通證的十條原則:
1、區塊鏈體系設計應當從供給出發,一切圍繞促進生產力;
2、完全標準化產品且供給無瓶頸的場景,不需要區塊鏈;
3、通證體系設計,必須有收斂性,抑制單向流動;
4、通證體系設計,必須有魯棒性,抵禦惡性衝擊;
5、通證的供給,不應該設定上限,而是掛鉤整個體系的產能供給;
6、區塊鏈體系中,通證錨定了體系內最重要的權利,高階權利需要智慧合約實現;
7、資產上鍊不等於生態中所有資訊與行為均上鍊,必然是鏈上鍊下混合,重要資訊與行為上鍊;
8、設計好通證使用權益與持有權益的比例,匹配通證發行速度,以找到流動性和保值性的平衡點;
9、沒有終極形態,沒有上帝視角,只有持續試錯迭代;
10、通證經濟與區塊鏈,理論上可以分離,但實際應用中,區塊鏈是更好更堅實但基礎。
區塊鏈行業中,有不少開始涉足通證經濟,大部分屬於“自己發行Token,使用者採集挖礦”的模式,真正支援使用者自己發行通證並形成生態的公司微乎其微。國外這一領域的典型代表是Polymath,其定位是“Polymath enables trillions of dollars of securities to migrate to the blockchain.(Polymath為數萬億市值的證券市場遷移至區塊鏈而賦能。)”從資產上鍊,到發行,再到提供流動性,在各個環節為企業降低區塊鏈的應用門檻,致力於打造一個合法合規的、充滿活力的“證券token化”生態系統。國內支援使用者發行通證的,目前只有“通證星球(AiBiPlanet)”,官網顯示,通證星球是“人人發行區塊鏈資產的數字星球”,“基於區塊鏈技術,人人可以探索自己的通證星球,發行自己的星球資產,邀請自己的星球居民。”在其APP中,看到了各個行業商家發行的Token,目前是優惠券Token(可以歸為實用Token一類)的形式,已經與實體商業落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