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019180666296
-
2 # 使用者4117956353079
孩子排出乳白色的小便就象像淘米水一樣,常使父母有心忡忡,以為孩子得了腎臟病。但醫院尿樣化驗結果都是陰性的,這是為何呢? 孩子尿液呈乳白色並非一定和腎臟有關,大多是尿液中某些成分增多,沉澱而成。例如,小兒在進食含有草酸鹽和碳酸類的食物,如菠菜、莧菜等綠葉蔬菜或香蕉、橘子和柿子等水果時,尿液中的鹽類就增多,當這些物質隨小便排出體外,遇冷就會有碳酸鹽或磷酸鹽等鹽類結晶排出而使尿液變得混濁。此類情況主要多見於寒冷的季節,細心的父母如能將混濁的尿液加溫煮沸,尿液也就轉為澄清,真相也就大白了。一般這種尿液對孩子的健康絕無害處,只要平時注意多給孩子補充水份或口服一些維生素C,幾天後淘米水樣的小便就會自然地消失。 病理性乳白色小便最常見的病因是由於腎臟及尿道等感染所造成的膿尿,很小部分為絲蟲病所致淋巴管阻塞而引起。作為父母,一旦發現小兒尿色不正常,上醫院就診請教醫生還是十分必要的。 多給寶寶喝點水,一般冬天寶寶很容易拉這樣的小便的,主要是草酸鈣結晶引起的。 天氣一涼,有些家長會在無意中發現自己娃娃排出的小便剛剛尿出時是清的,慢慢地就變混濁了,像米湯一樣,怪怪的。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不是什麼大問題。人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大量廢料必須溶解在水中,透過一定的途徑排出體外。幼兒時期,由於生長髮育需要及活動量大,故代謝也旺盛,按每公斤體重計算,所產生的廢料大大超過成人。天氣一涼,氣溫開始下降,人體為了維持正常體溫和器官功能,必須增強新陳代謝,以求得更多的能量,因而產生的代謝廢物就更多。因為天氣涼,衣服穿得多,出汗又明顯減少,所以從汗液中排出的廢物也減少了,於是從尿中排出的廢物量就增加。再加上天涼以後小兒喝水量減少,這就大大加重了腎臟的負荷,小便濃縮,使尿中的廢物達到了飽和狀態。 若人體的體溫比外界氣溫高,尚能勉強維持這種飽和狀況,所以剛剛排出的尿似乎還是清澈的,但當尿液突然遇到外界的低氣溫而被一下子冷卻時,那麼,尿液中的廢物再也不能溶解在水中,而迅速變成結晶形式釋放出來,這時,我們肉眼就會看到小便一下子變得像米湯那樣渾濁了。這就是天涼以後,小兒尿液易變混的原因。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恐慌。不過,這也說明小兒的飲水量不足,應該多讓孩子飲些開水。如果長期飲水不足,入不敷出,也勢必會增加腎臟負荷,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分析
一、生理原因
1.大部分尿床一個是生理結構造成的(存在遺傳性),比如膀胱比較小,尿道比較短。 這種情況家長並不需要進行干預,只要平靜對待,適當減少尿床帶來的負面效應。比如可以墊一些尿墊之類的。
二、心理原因
1. 第一種心理原因,比如有些孩子剛好家裡生了二寶導致父母對大寶關注不夠,大寶為了獲得更多關注,而發生了一些小嬰兒的行為,比如尿床。家長需要正確引導孩子,不要讓孩子認為要變成小嬰兒才能獲得家長更多的關注,給與孩子更多的關注。
2.還有一個心理原因就是尿床之後家長的嚴厲批評會加重和延長兒童尿床行為和時間,甚至造成嚴重心理影響。看過一個案例,有一位女士由於童年尿床被父母批評的陰影,一直到成年還尿床。到了30多歲進行了心理療愈,後來才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
所以家長能做的最好的就是平靜理性的對待尿床這個事情,不要給孩子心理負擔 。如果是家族遺傳,甚至可以多跟孩子說說自己小時候尿床的經歷,也讓減少孩子對於尿床這件事愧疚和焦慮。平靜的看待尿床這個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結構的不斷髮展完善,自然就解決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思考,怎麼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比如養成睡前尿尿的習慣,比如睡前儘量避免喝很多水等等。切忌因為尿床這個事情逼迫孩子三更半夜起來尿尿,這是不利於事情的解決的,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折磨, 會造成孩子的陰影 ,更加不利於事情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