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麼得感情的雨生
-
2 # 摯心婚戀複合事務所
認同
心智指的是一個人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你怎麼感受和觀察這個世界,如何對發生的事情進行理解和評價,又如何進行迴應,這些都是心智的表現。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自信但不傲慢、自重而又有危機意識,他知道反思,能夠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
一個人外表再成熟,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能會暴露
-
3 # 小愛故事吧
“一個人的成熟不在外表,而在心智”
我是比較認可這句話的。
見過三四十的年紀,但依然不成熟的;也見過十幾歲的年齡,但是卻很成熟懂事的。
要成熟必定是經歷過一些事情的,但是並不是說越年長就經歷的事情越多。
有的人可能前半生都比較平坦,所以依然可以保留純真的性子;但有的人可能會從小經歷很多的挫折困難,或者顛沛流離,那麼就會更早的成熟起來。
成熟是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比如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儘快調整自己的心態等。
成熟並不在於年齡和故作老成的打扮。
-
4 # 鄭衛原創
我認為“成熟”就是通常所說的,對事物或現象的發生和發展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即知道現象存在的內在根源,即必然原因,必然性,本質。
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使成熟的人們不被現象所迷惑,不簡單地把“對錯”作為評價標準,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把“合理性”作為評價標準,是“成熟”的本質。根據“合理性”看待 “錯”的事物,成熟的人不會“嫉惡如仇,”使平靜的情緒成為常態。
基於合理性,不執著,不偏激,與事物保持適當距離和平和的態度,是“成熟”的普遍特徵。
感性地接納不合理的現象,使成熟的人們的理性和感性高度融合,也會在不經意中有所流露,即通常所說的“氣質”和“人格魅力。”
首先說一句,贊同。
人,總是要學會慢慢長大的。在成長中的每一個腳印,都或深或淺記錄著您成長的尺度。閱歷的廣度,經歷的厚度,滄桑的深度,悟性的高度,決定了成熟的程度。 成熟不是三兩天的事情,它需要時間與親身經歷的沉澱才能轉變思想和觀念。在滄海橫流中“歷事練心”,事是“境界”,心是“平常心”。 在歷練中提升人的心性,磨鍊人的心智,使得人生道路上的步伐邁得更加穩健,更加坦然,更加篤定。
成熟不是不犯錯誤,而是懂得自省。自省是一個自我認知,自我教育的過程,它是人生的一大財富。 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學習如何做人處世,如何思考問題。人每天都要照照鏡子,唯有在站鏡子面前,人才能夠真實地看清自己,發現缺點,揚長避短。 透過鏡子折射出身上的光輝,在成功中總結經驗,在失敗中吸取教訓。
一個勤于思考,喜愛讀書,善於自省的人,在他的身上一定有著更高的自我。 這種自我既明亮而又不刺眼,既華麗而又不浮躁,既挺拔而又不張揚。複雜而又不失簡單,豐盈而又不失進取,沉穩而又不失樂觀。 這種成熟是裝不出來的,故作成熟是幼稚的想法,只會讓人顯得更加淺薄。十幾歲青年往往年少輕狂,像那天上的太陽,走到哪亮到哪裡,因為太刺眼所以忘乎所以。 成熟不是狂妄自大,更不是卑微的低聲下氣,它是沉著而內儉的。
成熟不是心變老,而是痛到極處還能保持微笑的大氣。成熟就意味著有所隱忍,面對無理取鬧也能從容沉著,面對突發事件也能鎮靜穩重,面臨大事小事都有靜氣。 成熟的人,順境時不會得意忘形;逆境時也不會失意變形。泰山面前不崩於色,喜憂面前不形於表。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他不但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和誘惑。 人生的根本意義不在於世俗的榮辱,成敗與得失,而在於對世間萬物失之不憂、得之不喜的健康心態,達到一種處驚不變,處變不驚的淡泊自適的境界。
外表成熟的人不一定內心也成熟,而心智成熟的人外表也不一定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