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江鶴
-
2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在黑龍江地區,插後緩苗返青慢很常見,和很多因素有關係,比如植傷、天氣、秧苗素質弱、插前封閉藥害等等,下邊就我在黑龍江墾區簡單的一些例子做一下介紹吧,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讀者海涵哈。
1、插植傷害。插植傷害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插秧機械除錯不當,一種是秧苗過高。插植機械除錯不當對於插秧機的新舊沒有什麼關係,單純是除錯插秧機的問題,插秧機每年進地作業之前都會試插,除錯插秧深度、距離及秧針的力度,多數原因是秧針問題;秧苗過高,插秧機後側作業臺下部有個大概10釐米高的擋板,用來擋秧苗,秧苗過高時,秧苗受擋板阻礙不能順利下滑,秧針抓秧苗根部,極易出現莖基部受傷。導致秧苗返青慢或者不返青。需要觀察秧苗,若長時間不返青不發新生根需及時補苗。
2、天氣因素。插後低溫多雨寡照,也會延遲、影響秧苗返青。溫度過低,秧苗的光合作用和蛋白質合成受阻,不能正常的積累有機物,秧苗根系不發新根或新根生長慢。這種情況下可以補扶苗水,利用水能保溫的特性保證秧田晚間的泥溫。
3、秧苗素質弱。原因多為水分管理不當、通風量小、秧苗徒長和煉苗不夠。苗床水分管理不當多為澆水過多,形成水苗,地上部生長迅速、地下根系不足;通風量小和通風時間不足,秧苗長期在高溫環境下生長,秧苗細弱,徒長,有機物積累少,表現為秧苗細嫩、葉色鮮綠,壓倒後恢復直立慢,抗逆性差,對大田環境適應較慢。這種情況下可以施用硫酸銨類速效肥料,增施速效氮肥促進根系生長,達到促進返青的目的。
4、插前封閉藥害。多為藥量過大或者插後低溫引起。農民對於插前封閉藥劑一般多為上限或者超過指導用量使用,插後田面泥漿封閉藥劑殘留過量抑制秧苗發新根;插後低溫,田面有水的部位自然殘存封閉藥劑,秧苗生根受阻,導致返青慢或者補苗不活。前一種情況可以多次進水排水洗田,在輕微曬田解決,後一種情況可延遲補苗或者上扶苗水施用速效氮類肥料,促進水稻發新根。
5、泥漿沉澱時間短。一般來說水整地後15左右是泥漿沉澱恰到好處的時段,泥漿指劃成溝可以慢慢合攏。泥漿沉澱時間短,秧苗在泥漿中下沉過深,不利於根系生長,農民俗稱淤苗,這種情況多會發生大緩苗的現象,這種情況每年都能見到。
6、插後補水慢。插秧後未能及時補扶苗水,田面乾裂,此時的秧苗根系正處於插後恢復階段,吸收肥水的能力差,土壤含水量低影響秧苗的光合作用及有機物質積累,營養輸送受到限制,出現秧苗葉片乾枯、發黃的緩苗慢的情況,這種情況下要及時補水,保證秧苗的養分和水分吸收。
-
3 # 華瑞天農
影響水稻緩苗的主要因素有移栽方式(機插比手工插緩苗期更長)、秧苗素質(秧齡小的更適合秧根生長)、大田肥力(大田肥沃的更有利於根部生長)、氣候條件(晴天比陰雨天氣更有利於根部生長)、地理條件(緯度越低緩苗期越短)以及種子特性(雜交水稻比常規稻緩苗期短)。
緩苗期的長短決定著雙季稻或者三季稻的播種,中國以長江流域為界。在長江以南機插雙季稻更為穩妥,或者一稻一油菜。因此,在長江以北主要提倡再生稻或者一稻一麥。在東北地區提倡長生育期的單季水稻。
-
4 # 未來智慧門鎖體驗館
水稻插秋過後不緩苗,一般來說是田中泥土太稀,秧苗插過之後,沉積泥中太深,造成了禾苗爛根,影響了禾苗的生長髮育。
那怎麼把禾苗緩過來呢?根據幹長根的原則,我們應採取曬天的方式,緊緊泥,讓禾苗發的新根往泥面上生長,吸收表泥肥料與養份,只有這樣,才能使禾苗發育緩過來。
回覆列表
一是水稻大田泥質問題。如我們常說的爛泥田,深腳田,鴨糞泥田這類田塊,秧泥不沉秧苗下沉,導致移栽後的秧苗根系缺氧發育不良,出現僵苗或坐蔸。
二是水稻移栽田在耕整前種有綠肥或生有三月雜草的,耕整時綠肥或雜草翻壓在泥丕下,未充分熟爛,在熟腐的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毒物質,如硫化氫之類的有毒氣體,使移栽後的秧苗深受毒害,出現黑根黑頭主根不長鬚根不發現象。
根部是秧苗吸收營養的重要部位,根部受到危害必定影響根部營養吸收,進而影響秧苗植株的整個營養生長。
三是水稻移栽後十至二十天,在返青緩苗期突遇極端性低溫,且持續時間長,連秧苗分櫱的起碼溫度都達不到,導致水稻生理機能發生變化,生長受到抑制,出現僵苗或坐蔸。
四是水稻在返青緩苗的過程中營養失衡,出現缺鉀性,缺磷性,缺鋅或硫性僵苗坐蔸。深泥腳田和鴨糞泥田容易出現缺鋅性坐蔸。冷浸田和沖積田易出現缺鉀性坐蔸。
爭對以上出現僵苗或坐蔸的原因,在生產實踐中,我們如何去預防或避免秧苗移栽到大田以後不出現僵苗或坐蔸現象呢?
三是秧苗移栽後要適時曬田,不灌深水以提高地溫利於秧苗返青分櫱。四是在水稻移栽一星期後,全田噴施一遍葉面肥預防僵苗或坐蔸。常用藥劑可以用大量元素葉面肥,微量元素葉面肥,氨基酸葉面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