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2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賞析

    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洪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

    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溼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感情,詠歌不足以表達,所以詩人發出了由衷的感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人、捨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白話文翻譯: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是山一樣?

    出自唐代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杜甫在安史之亂當中顛沛流離,唐肅宗乾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這一年當中,杜甫從洛陽到了陝西的華州也就是現在的渭南,從華州趕往甘肅的秦州也就是現在的天水,又由天水趕往甘肅的同谷,未住滿一個月又啟程入蜀,到這一年的年底終於來到了成都。

    這一年對於杜甫一家人來講就是個逃荒年、逃難年,而且是越逃越慌,越逃越難。終於杜甫永遠的離開了他的老家洛陽,也離開了他十分鐘情的朝廷和首都長安。他因為戰亂,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棄官而走,來到了成都。

    成都雖然是天府之國,在生活上可能對他來講多多少少是有一些安慰,但是他也從此離開了政治的中心,離開了在某種程度上也許可以使他施展抱負的長安和洛陽,這對詩人來講是巨大的痛苦。然而沒有辦法,他必須首先要讓自己的生活好起來。

    所幸在來到成都之後,他得到了當地的官員的善待,尤其是當時的成都尹也就是成都市的市長,兼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裴冕。這個時候四川還是分為劍南東川和劍南西川,那麼劍南西川節度使實際上是四川川西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和軍事長官。

    裴冕跟杜甫多少還有些交情,同時杜甫的好朋友高適當時也在彭州做刺史,彭州離成都也不遠。因為這些朋友的幫助,杜甫在成都終於安頓了下來,開始營建著名的我們現在都非常熟悉的已經成為了成都著名景點的成都草堂,或者叫杜甫草堂。

    杜甫以詩代信聯絡他所認識的朋友們和官員們,寫去他的訴求。向東家借一點樹苗,向西家借一點傢俱,向南家借一點地板磚,向北家借一點鍋碗瓢盆。成都草堂、杜甫草堂是百家建起來的草堂,也體現了百家們對於杜甫在戰亂當中的一份溫情。

    草堂在公元761年春天建成,這首詩中所說的“八月秋高風怒號”中的“八月”,按農曆算其實應該是9月份。草堂才僅僅建成了半年左右,就遭遇了這場大風和大雨。這場大風和大雨對杜甫這間百家東拼西湊、辛辛苦苦幫助下建起來的草塘造成了一定的摧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夜憶舍弟的原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