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056550451

    歷史上確實有蘇妲己這個人,《封神演義》就是根據她的故事改編的,但是她並非是影視劇中的狐狸精,她只不過是蘇氏部落中一個普通的族人。《國語·卷七晉語一》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寵,於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列女傳·卷之七·孽嬖傳》“妲己之所譽貴之,妲己之所憎誅之”《列女傳·卷之七·孽嬖傳》“妲己配紂,惑亂是修,紂既無道,又重相謬,指笑炮炙,諫士刳囚,遂敗牧野,反商為周。“《楚辭·天問》“殷有惑婦何所譏?”《荀子·解蔽》“紂蔽於妲己、飛廉,而不知微子啟,以惑其心而亂其行。”《三國志·魏書·崔琰傳》“袁紹之敗也,融與太祖書曰:‘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太祖以融學博,謂書傳所紀。後見,問之,對曰:‘以今度之,想其當然耳!’十三年,融對孫權使,有訕謗之言,坐棄市。”妺喜、妲己、褒姒、驪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妖姬,她們妖冶、嫵媚,擁有著傾國傾城的容貌,魅惑君王不務正事、烽火戲諸侯、修建摘星樓等等,都是這些女子的本事,其中“酒池肉林”就與妲己有關,妲己這個美女,她用她的美貌顛覆了整個朝代。《史記》上描寫的妲己跟《封神榜》裡面的出入很大,《史記》上蘇妲己一出生似乎就成為了工具,妲己的母親還沒有出嫁的時候,姬發的弟弟姬旦就已經有把尚未出生的妲己收為養女的主意。而妲己的名字則是周公為她取得,取一個旦字再加上一個女字,把蘇氏作為名字,蘇妲己就是這麼來的。周公將她收為養女之後,從小就教育蘇妲己知曉商紂王的生活習慣和喜好,妲己不知道這些,後來被送入了周朝後宮,因為不知道這些計劃,所以蘇妲己在後宮中才表現得這麼自然,也深得紂王的歡心。擴充套件資料:前1047年,紂王對有蘇部落發動進攻,征伐有蘇部落,載回的戰利品之一就是妲己,當時帝辛已經垂垂老矣,而妲己正值青春少女,骨肉婷勻,眉宇清秀,渾身充滿幾近爆炸性的火熱氣韻,迅速地在帝辛的內心深處,重新點燃起紂王生命的火焰。當時的商朝,十分迷信鬼神巫卜,為了酬神祭祀,時常載戰載舞,飲酒歡唱,甚至作長夜之飲,幾至醉死。國家日漸強盛,諸侯很多都歸順了他,商王文丁時,季歷受封為“牧師”,成為西伯,因權重遭忌,季歷被文丁軟禁絕食死,自此周與商之間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季歷去世後,其子姬昌繼位,力行仁政,國力日盛,附近的部族都非常信服,遭到商朝的忌憚。姬昌就是後世所稱的周文王,當時他的長子伯邑考在商朝做人質,擔任為帝辛駕車之職,後因事觸怒帝辛,帝辛烹殺伯邑考,並將他做成肉羹,賜給姬昌吃,並把姬昌囚禁在羑里兩年,由於周部族的臣子們多方營救,並向帝辛行賄,才獲得釋放,由此周與商的仇恨越積越深。在往後的日子裡,帝辛的臣子們似乎都刻意地在經營東南一帶的廣大地區,而忽略雄踞兩北的周氏族,姬昌首先併吞涇、渭平原上的密須、阮等部落,更越過黃河,征服黎、刊等部落,黃河以南的虞、芮等部落也已望風歸附,周人的勢力漸漸威脅到商的中心地區。周人的首都由歧地(今陝西岐山縣)遷到渭南的豐邑(今陝西戶縣),國力快速強盛。而此時的商王繼續沉迷酒色,百姓對商王的行為怨聲載道,有諸侯開始背叛他。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姬昌去世,由他的次子姬發繼位,姬發以姜子牙做他的軍師,周公做他的傅,召公、畢公一班人輔佐武王,遵循文王的遺業,韜光養晦、勵精圖治。紂王日益昏亂暴虐,殺王叔比干,囚兄長箕子,大師疵、少師彊抱著他們的樂器去投奔周。這時武王姬發發覺攻打商的時機即將到來,孟津觀兵以試探商軍並座並宣佈帝辛的十大罪狀,於是聯合天下諸侯,以堂堂之陣,正正之旗,進軍商都朝歌。帝辛的哥哥微子啟率領一批東南夷人組成的十七萬大軍,把周武王的聯軍拒於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縣)。想不到這些夷人組成的軍隊,忽然一夜之間譁變,潰不成軍,周人不費吹灰之力,長驅直入,兵臨朝歌城下。紂王退入城中,登上鹿臺,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帝辛死後,周武王象徵性的用黃鉞砍掉他的腦袋,妲己也被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寒天、吉利丁、瓊脂、洋菜、蒟蒻、冰粉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