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 決明子枕頭的根據育兒專家的建議,最適合給寶寶用枕頭應該是從四個月開始,在一個正確的時機,選擇一款合適的枕頭,對於寶寶的呼吸,頭部的血液迴圈和協調神經,幫助頭頸和脊柱的健康發育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回想起我在給寶寶選擇枕頭時,還真是頗費過一番心思的。我家寶寶剛從醫院回來時,左邊頭上有塊特別突出一些,遠看就像長出了一個小小的角,醫生說是老往左邊睡著打點滴造成的,時間長了慢慢會好的。可還是擔心老是往左邊睡得話,情況會更嚴重,睡覺的時候得幫寶寶換著方向側睡。 家裡剛準備的小枕頭是個卡通型的,中間有個凹,小腦袋只能平放,只要一給他轉身就倒了。後來,我又從嬰幼兒用品商店買回來一個涼蓆外皮裡面是蕎麥殼的,裡面的蕎麥殼可以滑動,用起來也靈活,可能因為蕎麥殼太輕的緣故,還是不能固定小寶寶的腦袋,一翻身就跟著小腦袋翹起來了。再後來,又買過幾個小枕頭,情況都差不多的,只是外型有差別,裡面裝的材料都是薄絨、蕎麥這兩種東西,當時正是南方天氣最熱的時候,寶寶很愛出汗,睡不了兩個小時,一抱起來枕頭上準是溼的。 後來聽家裡人說睡米枕頭可以固定頭型,剛好適合我家寶寶的情況,我就動了自己動手做枕頭的念頭,我這個人平時喜歡手紅,寶寶的衣服改大改小都是我自己動手,一針一線縫的,並不是捨不得花錢去裁縫店,小衣服要動的地方太多了,總覺得老去麻煩人家還不如我自己動手來得快。米洗淨曬乾後,再縫入事先準備好的布袋裡,倒不是為了省錢,只是覺得自己做的方便,想做成什麼模樣的就可以做成什麼模樣的,用的布是我穿過的舊純棉睡衣,消毒處理洗淨曬乾,按照事先想好的大小用剪刀剪出基本尺寸,再用針線反面縫結實,留出最後一邊不要縫上,將枕套翻過來,裝進準備好的大米,最後縫好剩下的一邊就成了。不過,枕套裡的大米不能裝得太滿了,以免影響枕頭的靈活性。做好後大小和花色都還挺好看,比買的實用多了。先將大米枕頭用手在中間掏出一個凹進去的部分,寶寶睡覺時剛好將頭部側放在凹的部分,因為米比較重,用手掏出的地方不會輕意變形,兩邊高出的部分剛好將寶寶的頭部固定住了,既然幫寶寶側翻身時枕頭也不會變形,更不會跟著腦袋翹起來,用起來很方便。考慮到天氣熱,我一連做了兩個,交換著用,外面的布髒了就可以拆下來洗洗,隔一陣還要將裡面的米倒出來放在太陽底下曬曬,以免發黴。就是這兩個用米做的小枕頭我家寶寶用了半年多,左邊頭上的那塊包也被我及時調整過來了,直到天氣轉涼時我才重新給他用上買的卡通型小枕頭。 前一陣,在公司跟幾個剛升級為爸爸媽媽的年輕人聊到如何給寶寶選擇合適的枕頭時,發現還是有不少人很困惑,他們給寶寶選擇枕頭時最容易走進的誤區是: ※簡單地以“可愛”作為選擇的標準 ※認為就是比大人用的小的枕頭 ※不瞭解寶寶開始使用枕頭的合適時機 ※一個枕頭從年頭用到年尾,甚至更長時間 其實,就以我自己在給寶寶選擇枕頭時的實踐證明,在給寶寶選擇枕頭時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可以做為參考的: *剛出生的嬰兒平躺睡覺時,背和後腦勻在同一水平面,頸、背部肌肉自然松馳,而且嬰兒頭偏大,幾乎與肩同寬,側臥時也很自然,因此,三個月以內的寶寶無需使用枕頭。 *嬰上兒出生三個月後開始學習抬頭,脊柱頸段出現向前的生理彎曲,這時應開始使用高度在一至兩釐米的枕頭,當寶寶長到七八個月時,肩部開始增寬,應使用高度在三至四釐米,長度與嬰兒肩寬相同的枕頭。 *在給寶寶挑選枕頭時,應選擇蕎麥皮、燈芯草、薄絨等材料填充,透氣、吸溼性好,軟硬度適中的模仿芯。如枕頭過軟,容易導致寶寶窒息,而過硬又不適合小兒顱骨柔軟的特點,容易導致孩子頭顱變形。枕套以純棉布的為最好。 *寶寶頭部出汗較多,睡覺時汗液和灰塵混合易使致病微生物黏附在枕頭表面,導致孩子頭皮感染。因此,寶寶的枕頭要經常在太陽底下曬曬,定期更換,枕套也要經常換洗,保持乾爽。
可以用 決明子枕頭的根據育兒專家的建議,最適合給寶寶用枕頭應該是從四個月開始,在一個正確的時機,選擇一款合適的枕頭,對於寶寶的呼吸,頭部的血液迴圈和協調神經,幫助頭頸和脊柱的健康發育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回想起我在給寶寶選擇枕頭時,還真是頗費過一番心思的。我家寶寶剛從醫院回來時,左邊頭上有塊特別突出一些,遠看就像長出了一個小小的角,醫生說是老往左邊睡著打點滴造成的,時間長了慢慢會好的。可還是擔心老是往左邊睡得話,情況會更嚴重,睡覺的時候得幫寶寶換著方向側睡。 家裡剛準備的小枕頭是個卡通型的,中間有個凹,小腦袋只能平放,只要一給他轉身就倒了。後來,我又從嬰幼兒用品商店買回來一個涼蓆外皮裡面是蕎麥殼的,裡面的蕎麥殼可以滑動,用起來也靈活,可能因為蕎麥殼太輕的緣故,還是不能固定小寶寶的腦袋,一翻身就跟著小腦袋翹起來了。再後來,又買過幾個小枕頭,情況都差不多的,只是外型有差別,裡面裝的材料都是薄絨、蕎麥這兩種東西,當時正是南方天氣最熱的時候,寶寶很愛出汗,睡不了兩個小時,一抱起來枕頭上準是溼的。 後來聽家裡人說睡米枕頭可以固定頭型,剛好適合我家寶寶的情況,我就動了自己動手做枕頭的念頭,我這個人平時喜歡手紅,寶寶的衣服改大改小都是我自己動手,一針一線縫的,並不是捨不得花錢去裁縫店,小衣服要動的地方太多了,總覺得老去麻煩人家還不如我自己動手來得快。米洗淨曬乾後,再縫入事先準備好的布袋裡,倒不是為了省錢,只是覺得自己做的方便,想做成什麼模樣的就可以做成什麼模樣的,用的布是我穿過的舊純棉睡衣,消毒處理洗淨曬乾,按照事先想好的大小用剪刀剪出基本尺寸,再用針線反面縫結實,留出最後一邊不要縫上,將枕套翻過來,裝進準備好的大米,最後縫好剩下的一邊就成了。不過,枕套裡的大米不能裝得太滿了,以免影響枕頭的靈活性。做好後大小和花色都還挺好看,比買的實用多了。先將大米枕頭用手在中間掏出一個凹進去的部分,寶寶睡覺時剛好將頭部側放在凹的部分,因為米比較重,用手掏出的地方不會輕意變形,兩邊高出的部分剛好將寶寶的頭部固定住了,既然幫寶寶側翻身時枕頭也不會變形,更不會跟著腦袋翹起來,用起來很方便。考慮到天氣熱,我一連做了兩個,交換著用,外面的布髒了就可以拆下來洗洗,隔一陣還要將裡面的米倒出來放在太陽底下曬曬,以免發黴。就是這兩個用米做的小枕頭我家寶寶用了半年多,左邊頭上的那塊包也被我及時調整過來了,直到天氣轉涼時我才重新給他用上買的卡通型小枕頭。 前一陣,在公司跟幾個剛升級為爸爸媽媽的年輕人聊到如何給寶寶選擇合適的枕頭時,發現還是有不少人很困惑,他們給寶寶選擇枕頭時最容易走進的誤區是: ※簡單地以“可愛”作為選擇的標準 ※認為就是比大人用的小的枕頭 ※不瞭解寶寶開始使用枕頭的合適時機 ※一個枕頭從年頭用到年尾,甚至更長時間 其實,就以我自己在給寶寶選擇枕頭時的實踐證明,在給寶寶選擇枕頭時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可以做為參考的: *剛出生的嬰兒平躺睡覺時,背和後腦勻在同一水平面,頸、背部肌肉自然松馳,而且嬰兒頭偏大,幾乎與肩同寬,側臥時也很自然,因此,三個月以內的寶寶無需使用枕頭。 *嬰上兒出生三個月後開始學習抬頭,脊柱頸段出現向前的生理彎曲,這時應開始使用高度在一至兩釐米的枕頭,當寶寶長到七八個月時,肩部開始增寬,應使用高度在三至四釐米,長度與嬰兒肩寬相同的枕頭。 *在給寶寶挑選枕頭時,應選擇蕎麥皮、燈芯草、薄絨等材料填充,透氣、吸溼性好,軟硬度適中的模仿芯。如枕頭過軟,容易導致寶寶窒息,而過硬又不適合小兒顱骨柔軟的特點,容易導致孩子頭顱變形。枕套以純棉布的為最好。 *寶寶頭部出汗較多,睡覺時汗液和灰塵混合易使致病微生物黏附在枕頭表面,導致孩子頭皮感染。因此,寶寶的枕頭要經常在太陽底下曬曬,定期更換,枕套也要經常換洗,保持乾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