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17283017773
-
2 # 使用者1677478841503
來
拼 音 lái
釋義
1.由另一方面到這一方面,與“往”、“去”相對:~回。~往。過~。歸~。~鴻去燕(喻來回遷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書信來往)。
2.從過去到現在:從~。向~。
3.現在以後,未到的時間:~年。將~。~日方長。
4.用在數詞或數量詞後面,表示約略估計:二百~頭豬。
5.做某個動作:胡~。
6.用在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動腦筋。
7.用在動詞後,表示做過(一般均可用“來著”):昨天他哭~。
8.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趨向:上~。
9.表示發生:暴風雨~了。
10.在數詞一、二、三後面,表示列舉理由:這臺收錄機一~音質好,二~價錢便宜,我就買了。
11.用做詩、歌詞中的襯字:八月裡~桂花香。
12.表示語氣,歸去~兮!
13.姓。
米加一橫是是【來】【拼 音】: lái 【部 首】:木【筆 畫】: 7【繁 體】: 來【五 筆】: GOI【基本釋義】1、由另一方面到這一方面,與“往”、“去”相對。2、從過去到現在。3、現在以後,未到的時間。4、用在數詞或數量詞後面,表示約略估計。5、做某個動作。6、用在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事。7、用在動詞後,表示做過(一般均可用“來著”)。8、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趨向。9、表示發生。10、在數詞一、二、三後面,表示列舉理由。11、用做詩、歌詞中的襯字。12、表示語氣。13、姓。【詳細釋義】〈名〉1、本義:麥。例: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說文》2、未來,將來。例:來日方長。——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3、姓。〈動〉1、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與“去”、“往”相對。例:來,至也。——《爾雅》。2、歸,回來,返回。例: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左傳·莊公二十七年》3、歸服,歸順。例: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4、招來,招致。例: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5、加入(一群人) 中 。例:你來不來?6、讓不受約束、干擾地滿足 。例:來五斤。7、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發生、出現 。例:問題一來就馬上解決8、產生,開始,發生 。例:來路(來歷,來源)9.追溯來源、血統或起源 。例:來方(來源,進項)10、相當於做 。例:來不得11、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態度,是目的。例:你能用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呀?12、用在動詞後,表示估計或著眼於某一方面。例:說來話長13、用在另一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件事。例:我來畫〈方言〉:在 。例:來裡(在這裡或在那裡)14、表示動作的趨向。例:將子頭與劍來。——晉· 幹寶《搜神記》15、假借為“釐”( lí),意思:賜予。例:來女孝孫。——《儀禮·少牢饋食禮》。16、假借為“賚”,意思:賜予。例“”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詩·小雅·大東》。〈代〉1、你的,你們的,用於通訊的回覆中。例:來信收到2、這。例:俺哥哥傳將令三四番,可怎生無一個承頭的?來一個燕青將面劈,那一個楊志頭低。—— 元·佚名《黃花峪 》〈助〉1、無義,譯作“了”,“吧”,或不譯。例: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陶淵明《歸去來兮辭》2、在數量上接近精確 。例:兩米來高3、用在數量或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大約 。例:二十來個3、從頭到尾過去地 。例:兩千年來4、以來,表示時間從過去某時持續到現在。例:吾數年來欲買舟。——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5、用在數詞後,表示列舉的原因或理由。例:這些天沒去看她,一來路太遠;二來沒功夫。6、用於句尾,相當於“咧”。例:剛才奶奶和襲人姐姐怎麼囑咐來!——《紅樓夢》〈動〉1、慰勞。例: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詩·鄭風·女曰雞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