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條思理
-
2 # 拂硯
“石路遠新流,山深古木稠”出自名噪一時的天津籍畫家,曾任天津美術學校校長陳少梅,1943年所作條屏題畫詩。
以上兩句是詩的前兩句,原詩抄錄如下:
“石路遠新流,山深古木稠。道人閒著屐,踏破滿林秋。”
這首詩意境優美,有禪意高古的襟懷。押韻和用詞講究,對仗工整。
詩中景色如畫,音韻流淌,讀來如臨其境,渾然忘我。
前兩句重在寫景,“石路遠新流,山深古木稠。”描寫的是山間景緻,小溪流旁邊,一條石板路蜿蜒曲折,延伸到山林縱深處,山林幽遠高古,古木森森,稠密不見天日,偶有光影透入,顯得林深葉茂。
後兩句寓情於景,描寫了世外高人,飄逸悠閒自在的生活,充滿了禪機和逍遙之感。
我們試著跳出畫面看這一幕,在這樣一幅世外山林清幽之地,一個道人,穿著一雙休閒的木屐,隨意走動在秋日的光影之下,彷彿踏遍了整個秋天的林子。
道人如遁世的閒雲野鶴,過著悠遊自在的愜意生活。尤其,尾句“踏遍滿林秋”,顯得率真大氣,瀟灑自如,令人羨慕!
在這幅畫的右上角有題字為:“石路遠新流,山深古木稠。道人閒著屐,踏破滿林秋。癸未三月,少梅陳雲彰。”中國自宋代以來,就有在畫作上配詩的習慣,也成為詩畫結合。宋代詞人蘇軾評價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和畫作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也體現了詩畫結合的意思。配詩含義理解
接下來,我就帶著大家一起先把這首配詩的字面意思理解一下。
【石路遠新流】
這句詩是說:曲曲折折的石板路伴隨著這清澈明淨的溪流一直延伸到遠方。
這裡的“新”不能理解為“清新”,而應該理解為“明淨,像新的一樣”,有詞“秋容如拭”可證明。
這句話裡的“遠”,原本是個形容詞,在這裡變成了動詞,向遠方延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僅有化靜為動之效,而且將詩歌的意境變得更為深遠。用在這幅畫裡,也增加了畫作的深度。顯得更為悠遠。
【山深古木稠】
這句詩是說:在大山的深處,有著無數茂密的古樹。
這裡的“深”是用來表現山的深遠。“稠”表現樹的茂密、繁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前面兩句所描寫的方向是相反的,前一句寫路、寫水,寫的是眼前的景,而後一句寫深山的明顯是身後之景。這樣一前一後,空間感驟增。豈不妙哉!
【道人閒著屐】
這句詩是說:在山路上,有一個修道之人,真穿著木屐,也就是木製的拖鞋。按理來說,走路穿拖鞋是不恰當的,而且是走山路,但是正是用這個木屐,才可以體現出畫中修道之人的悠閒啊,所以正好印證了詩中的“閒”字。穿著拖鞋走路,肯定走不快,那不是悠閒又是什麼呢?
這句話從寫景轉為敘事,所描述的事也是悠閒之事,將人們引入一種安靜、舒緩的氛圍。體現了畫作的整體意境。
【踏破滿林秋】
這句詩是說:踏遍了所有長滿秋葉的樹林。這一句點明瞭季節,是秋季。
這一句也是緊承上一句,是說修道之人居然穿著拖鞋,悠閒地走遍了一座又一座的山林。這豈不是更加悠閒,如果穿著寫走一會可以表現你的悠閒,而走了幾座山,這就更加可以證實畫中的修道之人非常清閒。
詩畫結合賞析現在我們將詩歌與畫面結合起來欣賞。
這幅畫中,所描繪的是山中道人,著木屐行走于山路之上,畫面上還有一童子隨後。到人目視河流,與詩中“石路遠新流”吻合。
整幅畫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秋天山林的靜謐和閒適。所以,整句詩“石路遠新流,山深古木稠”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幽遠、靜謐、閒適的秋天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