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明堂是中國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重要場所,也可以說是古代最高等級的禮制性建築,可以說就這一性質的場所,其在帝王統治者眼中的作用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各類朝會、祭祀、封賞、選士等一系列重大活動都會在這裡舉行,以顯示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而且就明堂建築本身來講,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一統王朝思想體系下的重要標誌,但是很奇怪一點,關於其相關形制內容的介紹,長期以來卻一直眾說紛紜比較模糊。

    首先有一種說法指出,明堂建築最初其實是由王莽改制的時候提出來的,在這之後被歷代的統治者所沿用,十分受到青睞。而且功能上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由之前的集宗教、政事、教化為一體的場所發展成為了一個統治者祭祀祖先、天地的場所所在。

    但是就明堂這一建築的理解來講,也是比較混亂的,因為較早期的規制在一定時間段的流傳之後被遺失,所以其標準就變得十分的模糊。隋唐時期關於明堂建築也有很多的討論,而真正將其付諸實施的確是武則天時期對於明堂建築的創見,被稱為“永珍神宮”。其後的歷朝歷代都有一些相類似的建築存在,如宋徽宗在汴梁城內曾經修建造過明堂建築。

    總的來講,明堂建築對於中國禮制建築的意義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就目前來講,在北京城內的一些建築上仍舊可以看到一些明堂建築規制的影子。

  • 2 # 張小中

    就拿大同的明堂舉例說明。

    北魏平城明堂,坐落於今山西省大同市,建成於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極力推行漢化時期內,建成的極具代表性的一座禮制建築。在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遷都洛陽,平城明堂就此閒置,不再使用。

    明堂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規模與等級最高的禮制建築,從西周初期便建存於世。它是帝王彰顯皇權,宣明政教的處所,隨著社會發展,亦兼具帝王祭祀、朝會、選士、頒佈政令等功用。因意義重大,涉及禮數,歷代明堂的建立都伴隨著儒臣的爭論,因此能順利建成明堂的君王寥寥無幾。而在此之中,北魏平城明堂又尤為特殊,它集明堂、辟雍、靈臺“三宮合一”。《水經注》記載:明堂上圓下方,四周十二戶九堂……加靈臺於其上,下則引水為辟雍……

    明堂,即“明正教之堂”,君王頒佈政令,舉行朝會,祭祀天地和祖先均在此進行;辟雍,是明堂外環繞的圓形水溝,闢即是“碧”,環水為雍,辟雍連用,象徵教化流轉不絕;靈臺,即觀星臺,觀測雲起物候,檢視祥瑞,預測災害禍端。

    北魏明堂遺址公園的中心建築即是“明堂”與“靈臺”,是孝文帝祭祀、朝會、選士的場所。地上兩層中,第一層為“明堂底層”,繪滿了天空景象,其上點綴北辰星宿。三三相重,以“井”字分隔,共有九堂,每面三門,即十二戶,上圓下方,象徵天地。明堂之上為圓形通天屋,為靈臺,又名“通天台”,藻井(覆鬥形的屋內頂裝飾)繪有天象圖案,抬頭仰看,頓生浩渺之感。

  • 3 # 道易心成

    明堂,夏朝時稱為世室,商朝稱為重屋,周朝叫作名堂,供奉的最主要的天神,是太一天神,人們也將其稱為皇天上帝。

    早在軒轅黃帝在世之時,為了能服眾,已經建過類似明堂一樣的建築,用來祭祀昊天上帝,意思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會通告昊天上帝。 但人們在生活中接觸不到太一天神,他們所接觸到的,只是那些號稱代表了上帝的軒轅神族的眾鬼神,在他們的心目中,他們便是太一天神,便是皇天上帝的代表。

    周公拆了重屋後,原址改建明堂,供奉的不再是上帝,而是上天,並且宣告說,明堂可通上天,上天者,天象也。

    新修的明堂共三層,底層為四方形,四面各施一色,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面,效法一天中十二個時辰。頂層為圓形,四周環繞九龍雕塑。中間有巨型木柱,上下貫通,意為通天。

    這一舉,將人們尊神敬鬼,改成了尊四時之變化,效天地之規律的原則。後來周公又在明堂跟前修建了用以觀天象的建築,可用來觀測天文,校勘曆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笛子怎麼練習進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