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52967292720
-
2 # 想飛的貓881
顯考 顯考(顯考) (1).古代稱高祖。《禮記・祭法》:“是故王立七廟,一罈一��。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 孔穎達 疏:“曰顯考廟者,高祖也。顯,明。高祖居四廟最上,故以高祖目之。” (2).對已故父親的美稱。《書・康誥》:“惟乃丕顯考 文王 ,克明德慎罰。” 曹植《責躬詩》:“於穆顯考,時惟武皇。” 曹植《王仲宣誄》:“伊君顯考,弈葉佐時。” 李周翰 注:“考,父也。”明 袁可立《明故鄉進士山東費縣知縣張家瑞行狀附志銘》:“明故鄉進士任山東費縣知縣顯考張公,配孺人唐氏、焦氏、崔氏。” 清 徐乾學 《讀禮通考・神主》:“古人於祖、考及妣之上,皆加一皇字,逮 元 大德 朝始詔改皇為顯,以士庶不得稱皇也。不知皇之取義,美也,大也,初非取君字之義。”諱:古時稱死去的皇帝或尊長的名字:名~。
拼 音 huì
部首:訁 筆畫:6
五行:水 五筆:YFNH
〈動〉
(形聲。從言,韋聲。本義:避忌。有顧忌而躲開某些事或不說某些話)
同本義 [avoid as;taboo,tabu]
諱,誋也。——《說文》
諱,避也。——《廣雅·釋詁三》
卒哭乃諱。——《禮記·曲禮》
舍故而諱新。——《禮記·檀弓》
昭王之忌諱。——《周禮·小史》
諱名不諱姓。——《孟子·盡心下》
《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公羊傳·閔公元年》
又如:直言不諱;諱名(對尊長避免說寫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諱惡(先王的名諱與國家的兇惡);諱亡(忌言亡國)
隱;隱蔽
恐犯忌而幹諱。——《楚辭·謬諫》。注:“所隱為諱。”
又如:諱疾(隱瞞缺失);諱匿(隱匿;藏匿);諱過(隱瞞過錯或失誤);諱惡不悛(隱惡不改悔)
畏,怕
擊斷無諱。——《史記·範蔡傳》
不諱強大。——《戰國策·秦策》。注:“猶闢也。”
死的婉辭 。
如:諱所(死難之地);諱日(死亡之日);諱問(死訊)
〈名〉
忌諱的事情 [forbidden word;taboo,tabu]
有公諱。——《禮記·玉藻》
入門而問諱。——《禮記·曲禮上》
又如:犯諱
舊時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長的名字
漢諱 武帝名“ 徹”為通。—— 韓愈《諱辯》
子厚諱 宗元。——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諱的相關組詞:
不諱[bù huì]
不隱諱。 《楚辭·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生乎?” 漢 王充 《論衡·效力》:“ 穀子雲 、 唐子高 章奏百上,筆有餘力,極言不諱,文不折乏,非夫才知之人,不能為也。” 宋 蘇軾 《上韓...
犯諱[fàn huì]
舊時指不避尊親或上級的名諱
避諱[bì huì]
封建君王或尊親為了顯示威嚴,規定人們說話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寫其名,而以別的字相代替。
[bì hui]
忌諱;由於道德或審美的原因或可能遭到危險而不願說出或聽到某些會引起不愉快的字眼。
諱言[huì yán]
因有所顧忌而隱諱不說
隱諱[yǐn huì]
因有難言之隱或忌諱而隱瞞不說
月諱[yuè huì]
指月內應禁忌的事情。
有諱[yǒu huì]
死的婉詞。
偏諱[piān huì]
名字有兩個字的,偏舉其中的一個字,也要避諱,稱“偏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