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功始於勤奮9

    悼太子怎麼死的史書沒有記載,只有短短的幾句話:

    秦悼太子:其名失考,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國做人質,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悼太子在魏國去世,葬於芷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東)。

    長平之戰後,秦軍一鼓作氣拿下趙國,是最佳時機,戰神白起也是這樣打算的。這是,趙國已經到了國破家亡的危急關頭。迫於無奈,趙國派了蘇代前往秦國遊說。蘇代找到了相國范雎,范雎的在秦國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長平之戰中,也是范雎用反間計散佈謠言,讓趙國換將。范雎和白起,在秦國可謂是一文一武,都是國君的左膀右臂。但是他們兩卻有一些過節,滴水之恩不忘,睚眥之怨必報,這正是范雎的性格。當時白起已被封武安君,地位已經很高了,范雎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於是就勸秦昭襄王收兵,雖說秦君也是一代明主,但還是最後聽眾了范雎的一面之詞。使白起錯過了最佳拿下邯鄲的時機。次年秦昭襄王還是覺得趙王是統一大患,命白起再次出戰邯鄲,白起覺得已經錯過了最佳時間,不願出戰;公元前258年十月,秦昭襄王知道錯過時機,急令王陵指揮秦軍急攻邯鄲城。

    秦軍弓弩手,將數十萬支箭射向邯鄲城上,掩護步兵攻城。而步兵分兩隊,一隊肩扛雲梯,強登邯鄲城牆,一隊推衝車直攻邯鄲各城門,且秦軍分為三軍不分晝夜輪攻邯鄲。

    對於王陵來說,攻打邯鄲,是名揚千古的好機會,多少將領夢寐以求都沒有這樣的機遇。僅位列秦國軍功爵位制第九級的五大夫王陵,如果能夠拿下邯鄲,其爵位就算連升六級都正常。

    但王陵低估了趙軍抵抗的決心,他不顧對方拼死抵抗這個現實,下令全力攻打邯鄲。

    在攻城戰中,如果進攻方兵力達不到防守方三倍以上,是很難攻克的,況且邯鄲還是趙國都城,城高池闊。王陵的兵力只不過略多於邯鄲守軍,其攻堅難度就不言而喻。

    一個月下來,秦軍僅校尉就戰死五名,傷亡近三萬人。

  • 2 # 5有5

    秦昭襄王的兒子贏悼,具體死因沒有明確記載。只能說是趙國為了破壞秦魏聯盟,有可能殺掉贏悼,讓兩國反目

    太子質魏範睢到秦國,協助秦昭襄王廢宣太后,罷免冉侯。在秦昭襄王獲得秦國實權後,範睢開始實行自己的遠交近攻策略。目標趙國,為了切斷趙國的後援,秦國選擇與魏國結盟。秦國派太子悼去魏國做質子。悼太子因為是嫡長子,從小便被立為太子,備受重視。質子的待遇和兩國的關係有直接關係,既能成為座上賓,也能成為刀下鬼。也不知道秦昭襄王怎麼考慮的,居然沒有用別的孩子代替太子為質,也許是為了顯示誠意,避免魏國反覆吧;也許是自信滿滿。趙國肯定會想方設法制造事端,破壞秦魏聯盟。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魏國境內殺點秦國太子,隨後悼太子斃。這只是猜測,歷史沒有明確記載:

    (秦昭襄王)四十年,悼太子死魏,歸葬芷陽。——史記·秦本紀

    爭權奪利,將相失和長平之戰後,白起要乘勝追擊,滅亡趙國。趙國為求自保,派蘇代持重金賄賂範睢。對範睢自身的權位曉以利弊,範睢擔心白起滅趙後威脅自己的相位,便向秦昭襄王進言:長期作戰,士卒疲憊,不利於繼續征戰,建議休兵。秦昭襄王同意。此後不久,秦又發兵攻趙。白起因自身有病在身,加之對範睢的怨恨:之前的對趙罷兵和罷免冉侯,畢竟冉侯是他的伯樂。再加以對戰局的分析,認為勝算不大,不願領兵出征。“白起不領兵,我堂堂秦國就無人可用了嗎。”在多次勸說無果的情況下,範睢舉薦胡傷伐趙,秦昭襄王只能同意,最後損失慘重,鎩羽而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最終的是與否,成與敗,都化為了一聲長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才上三年級,已經有厭學情緒了,作為家長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