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小鑑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誰說順水優勢一定會勝,赤壁之戰曹操不也是順江而下,結果卻敗的一塌塗地。
況且夷陵之戰劉備捨棄水軍,尋求陸地決戰,以至於全軍覆沒,那麼劉備因何而敗?
劉備前半生滇沛流離,轉戰大半個中國,身經百戰,真的如曹丕所說: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連營可以拒敵者乎!
並不是這樣。曹操都不敢輕視劉備,何況曹丕?
劉備久經沙場,並不會犯這樣的低階錯誤。劉備七百里連營是指劉備已深入吳國境內七百里(三百多公里),為保障後勤,在近七百里的佔領區設定營壘近50座,但其中40座營壘設在前線,另10座設在交通要道及險峻關口,每座營壘約有士兵1000人,這麼做是軍事常識,並沒有分兵,故不存在問題。
劉備最大的問題就是捨棄水軍,導致將制水權拱手讓給東吳,這才是致命的錯誤。
劉備自關羽失荊州後,荊州水軍全軍覆沒,而劉備自蜀地順江而下帶的都是益州兵,益州兵大多是山地兵,與魏國的騎兵一樣不善水性,雖說是順勢而下,但進易退難,劉備深感為難,於是舍船上岸,水軍退守後方。
劉備水軍退卻後,東吳抓住機會,陸遜在戰略退卻到夷陵後不退了,尋找蜀軍破綻,派水軍截斷蜀軍長江兩岸南、北軍的聯絡,並派水軍運送陸軍到蜀軍後背,實行前後夾擊,並輔以火攻,才導致劉備中軍全線崩潰,之後的夷陵馬鞍山決戰,劉備也作困獸猶鬥,敗局已定。
夷陵之戰,劉備的指揮並無重大失誤,但捨棄水軍是劉備失敗的主要原因,而對手陸遜也說過同樣的話。
-
3 # 中孚鑑
劉備在關羽被殺後,劉備在悲痛欲絕的同時又不顧朝中大臣們的反對,堅決要征討東吳為關羽報仇,但大軍還沒到東吳征討張飛又被殺。之後劉備率大軍而去,結果劉備卻在夷陵之戰中得到慘敗,讓蜀軍損失慘重。
那在夷陵之戰中,劉備為什麼會失敗呢?
首先,劉備用兵一世,連曹操都始終沒能把他如何,最後劉備還是建立蜀漢。劉備自認英雄一世,根本沒有把名氣不大的陸遜放在眼裡。
陸遜同時又故意示弱於劉備。這樣劉備更加的輕視於陸遜。所以劉備就犯了輕敵的大忌。
其次,劉備帶大軍征討東吳,深入東吳境內,他為了保障糧草供應,又進行連營布兵,這樣布兵雖然有利供應,卻不能有利於抗敵。
同時劉備又沒有掌控住水源。劉備想一決高下,但陸遜卻不與一戰。劉備長時間得不到一戰時間久了,蜀軍心裡開始煩躁,以至於輕心大意。
最後,劉備雖然率大軍征討東吳,但東吳上下一心,他們為了保衛江東,幾乎是舉江東之力而抗劉備。
而蜀軍雖有順水之利,但劉備卻讓水軍居後,而用步兵為主,這樣就失去了水勢之利。
所以,劉備會在夷陵之戰中慘敗。劉備慘敗後退到白帝城後,不久就去世,劉禪繼位,諸葛亮為託孤輔政大臣。
回覆列表
此戰失敗,足以讓劉備,特別是諸葛亮之戰略無知暴露無遺。諸葛亮“軍師”之冠,也就此摘下。只剩下一個膚淺的“能掐會算”而已。
當然,今天看來我們也只是事後“諸葛亮”了。
從上圖看,蜀軍至秭歸開始轉向。正式由兌卦變成乾卦,向巽宮(江陵)方向進發。形成一個乾上巽下之態勢。也就是版主所言順流而下之勢。可是,造化所然,陸遜恰巧在巽卦頭上發動火攻,正是火動成離(離卦)。至使乾卦蛻變為巽卦,風助火勢,乾卦銳勢盡失。一敗塗地啊!
由此可見,諸葛亮之‘’軍事家‘’的名稱實在是令人懷疑。陸遜才是當之無愧的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