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24761279504216

    空腹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空腹時肝臟糖原輸出增加,因此能夠抑制該因素的藥物才會有較好的降空腹血糖的效果。

    降低空腹血糖的藥物

    針對空腹血糖異常升高,首選二甲雙胍、基礎胰島素,還有長效的磺脲類藥物。

    1、二甲雙胍

    二甲是個老藥,可以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抑制肝臟內源性葡萄糖生成,從而較好地降低空腹血糖。

    二甲雙胍還可以用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以預防這些人群發展成糖尿病的可能性。

    2、基礎胰島素製劑

    基礎胰島素製劑(如地特胰島素)能夠非常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基礎胰島素分泌是指人體內胰島細胞24h持續脈衝式分泌胰島素。

    正常人胰島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為基礎胰島素分泌和進餐後的胰島素分泌,這兩部分胰島素分泌量大約各佔50%。

    基礎胰島素的分泌是空腹狀態下的胰島素分泌,不依賴於進食,可以透過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異生來減少葡萄糖的產生,維持周圍組織器官(如大腦、肌肉等)對葡萄糖的利用,從而空腹狀態下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

    因此,糖尿病人注射基礎胰島素能夠良好地控制空腹血糖。

    3、長效的磺脲類藥物

    這類藥物如格列美脲、格列齊特緩釋片等。有專家研究發現,1mg的格列美脲是預防空腹血糖受損向糖尿病轉化的最佳劑量。

    因為格列美脲、格列齊特緩釋片等長效的胰島素促泌劑,能夠較好地控制基礎胰島素水平,對降低空腹血糖較好。

    很多糖友的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整體抬高了,把空腹血糖降下來,餐後血糖也會相應降低,出現“水落船低”的效應。

    降低餐後血糖的藥物

    餐後高血糖是大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控制餐後血糖具有重要意義。餐後血糖的升高受肝臟糖原輸出和進食因素的影響,其形成機制較為複雜。

    各種降糖藥物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餐後血糖,但目前降低餐後血糖效果較好的有以下幾種:

    1、α-糖苷酶抑制劑

    主要透過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來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後血糖),非常適合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的中國患者,可與飲食、運動及其他降糖藥物聯合使用。

    代表藥物有拜唐蘋(阿卡波糖)、卡博平(阿卡波糖)和倍欣(伏格列波糖),用法為進餐時與第一口主食同時嚼服。

    2、格列奈類

    這類藥屬於新一代促胰島素分泌劑,代表藥物有諾和龍(瑞格列奈)、唐力(那格列奈),可與其他各類口服降糖藥物及基礎胰島素聯合使用。

    格列奈類模擬餐時胰島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後高血糖而且不容易發生低血糖,對體重影響小,輕中度腎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

    3、DPP-4抑制劑

    是一種基於腸促胰素機制的新型降糖藥物,目前在中國上市的有捷諾維(西格列汀)、安立澤(沙格列汀)、佳維樂(維格列汀)等。

    這類藥物的作用機理是增加內源性腸促胰素水平,同時改善胰島細胞功能障礙,具有降糖療效確切、低血糖風險小、不增加體重、無胃腸道反應,安全性及耐受性高等優點。只需每天1次用藥,患者依從性好。

    4、GLP-1受體激動藥

    可刺激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腹感和減少進食量而降低餐後血糖。

    目前中國上市的腸促胰素受體激動劑有百泌達(艾塞那肽)、諾和力(利拉魯肽)。

    5、餐時胰島素

    餐時胰島素是在餐前注射的短效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可以促進葡萄糖的攝取和增加利用,可有效降低餐後血糖。

    糖尿病病友如果出現餐後高血糖時,不僅需要和自己的主治醫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及規律隨訪,還應認識到自身的依從性也是影響餐後高血糖的重要因素,選擇合適的藥物,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參考資料: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高血糖管理專家共識(2016)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腿胳膊經常抽筋請問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