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基因學—白智興
-
2 # 猿寶玩程式設計
近期我也在思考農業發展融資問題,初步認為可以從“政策”“科技”“生態”三個方面切入,逐步構建涉農企業融資體系。
1. 政策方面,要逐步完善並靈活運用全國農擔體系。本人實地調研發現,農村經營主體面臨的不僅是“融資難”,還有“融資貴”問題。由於涉農經營主體缺乏足夠的抵押物,在常規渠道無法足額實現融資目標時,有人選擇放棄,有人則選擇高息貸款,即便擁有合適的抵押物,在農商行融資的年化利率也大多在9%以上。融資難、融資貴的本質是涉農經營主體的信用不足,所以需要引入合適的工具為他們增信。
2015年7月,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聯合印發《關於財政支援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指導意見》(財農〔2015〕121號),提出建立全國農擔體系的構想,旨在透過商業性、政策性、開發性、合作性金融的協調配合,發揮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撬動作用,化解農業農村發展“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截至2018年末,33家省級農擔公司共設立分支機構1520家,對全國1050個主要農業縣的業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
2. 科技方面,要運用大資料等科技成果控風險、降成本。資金成本+融資服務運營成本+合理的利潤=最終的融資成本
農業信貸單筆規模小、成本高,成本收益不平衡,商業銀行、商業性擔保機構缺乏支援農業生產經營的動力。政策性融資服務依靠財政補貼維持運營,缺乏長期的可持續性,所以需要在嚴控風險的基礎上降低成本。
國務院2017年8月釋出《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要求“政府支援的融資擔保公司應當增強運用大資料等現代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為小微企業和農業、農村、農民的融資需求服務”“運用大資料等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實時監測風險,加強對融資擔保公司的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並與有關部門建立監督管理協調機制和資訊共享機制”。
3. 生態方面,探索“政銀擔險”協作模式,共建共享涉農融資生態“政銀擔”包括政府、銀行、擔保機構,三方合作為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國務院2015年8月印發《關於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要求“政府要發揮作用,透過風險補償等方式,引導融資擔保風險在政府、銀行和融資擔保機構之間的合理分擔;銀行要完善銀擔合作政策,擴大合作規模和深度;同時做好融資擔保機構信用評級等有關工作,最佳化銀擔合作環境”。
“險”是農業保險,它包括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商業性農業保險。農業保險是專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險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保險。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打造涉農產業鏈金融模型,構建涉農資產融資體系】
缺乏法定有效的抵押物,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風險難以防控……產業鏈金融是解決上中下游企業融資需求的一種金融服務模式,即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物流、商流,並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產供銷鏈條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從而將風險控制在最低。中健基金推出的涉農產業鏈金融,是以【建設地區原產檢測溯源交易中心平臺】為核心目標,透過將本地區的道地原產地農產品、藥材、特色文旅等原生態資源資產化、期貨化、交易化,並依託當地核心頭部企業的資產、資源、債務交易化,輔以中國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全國供銷總社、國際中醫農業聯盟、國家食藥監局等【資金+渠道+產業+政策】平臺背書,以本地區的核心資產、資源、債務為錨定物,將資產證券化、證券貨幣化,從而串聯起本企業與上下游涉農企業、農業合作社、區縣供銷社、監管倉庫、銀行、擔保公司等聯動發展的全新資產處置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