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6212685958

    孩子的拖拉一般有兩種情形:

    一種情況是孩子本來是正常的節奏,做事也比較積極,但因為遇到了急脾氣、急性子的父母,總愛催促孩子“快點快點”,並且孩子稍微沒有按照父母要的那個速度進行,父母就非常焦急,所以總嫌孩子慢騰騰在磨蹭和拖拉,於是就使勁催,結果孩子在父母不斷的催促和焦急的狀態“暗示”下,慢慢認為自己“真的很磨蹭”,從而真的變成了一個拖拉的孩子。再或者是孩子對急性子父母的催促心生反感,故意變得磨蹭,以此來對抗父母。

    另一種情況是孩子天生慢性子,做事有自己的節奏,或者是年齡和能力沒有與要做的事情所匹配,不太會就會放慢速度,比如寫作業這件事,有的孩子不是磨蹭,是不會。沒有認識太多字,做起來當然很吃力,遇到讓自己吃力的事情,孩子就會有逃避或磨蹭的現象出現,也是不會合理利用時間的原因造成的。

    針對這兩種情形,幸福力空間鄭海明老師建議:第一種情形,父母應該多改變自己的節奏而不是過分要求孩子。不是孩子太慢,是父母太快,尤其是急性子父母,是自己沒有學會慢節奏,手裡有沒處理完的工作,家裡還有等著乾的家務,一個頭兩個大的時候,眼裡和心裡都是情緒,自己先變成了熱鍋上了螞蟻,所以,就會把這種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哪怕孩子在他的這個年齡段做事已經算正常速度,父母也會認為是拖拉。所以,第一種情形父母要先試著把自己的速度控制好,生活節奏放緩,心情不那麼急躁的時候,或許再看孩子就不覺得“拖拉”了。對於第二種情形,孩子的能力發展還不夠的狀態下,要幫助孩子去提升,作業做的慢要找方法,早上起床懶床要在晚上提前上床,吃飯遲遲不來飯桌前說明有其他的事情正在分走他急於吃飯的心,再或許是孩子不餓。當找到原因的時候,有針對性地去改善,孩子拖拉的狀態也會得到有效緩解。

    知道了拖拉的具體情形以後,我們還要有具體應對的方法。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現象,人的肌肉和意識是有記憶的,當一個人習慣了拖拉,短期內很難去變得不拖拉。因為他的肌肉和意識裡是“慢騰騰”的狀態。要想改變這種狀態就要給人的肌肉和意識找到一個新的記憶,比如用“著急和壓力”這個意識去訓練。具體怎麼做呢?

    有個小遊戲,找一個氣球綁在水龍頭上,然後開啟水龍頭開關,讓水緩緩流進氣球,讓氣球隨著水流不斷膨大,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和孩子玩“快速口算遊戲”或“古詩接龍”,誰接不上或者在自己接的過程中氣球爆了,就算輸。或者用一個五分鐘的沙漏也行,誰在接的過程中正好沙漏漏完就算輸,當我們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內心會不自覺產生緊張和壓力,肌肉和意識裡會不斷催促自己加速度,不想讓自己輸。這樣孩子不但喜歡玩遊戲,同時能不動聲色鍛鍊了孩子的時間觀念,知道時間流逝是件很嚴肅的事情。這樣同時能讓孩子的肌肉和意識產生一種“緊迫”意識,也能慢慢改掉拖拉的習慣。

    另外,針對孩子的“拖拉”,鄭海明老師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給孩子提供選擇”。大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向孩子提要求、下命令,而不是給孩子提供選擇。如果面對孩子拖拉的時候,對孩子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要求,然後加上一句“你來決定”,相信孩子得到的是父母的尊重,反而會生出承擔責任的意識,能夠為自己的選擇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

    比如,孩子拖拉著不起床的時候,與其不斷催促讓孩子起床,不如這樣說“你還有20分鐘的時間,如果現在不起床,你選擇遲到還是放棄早餐,你來決定”。比如孩子拖拉不做作業,與其與孩子生氣對抗,不如這樣說“9點我們準時上床睡覺,做不完作業要麼明天早起30分鐘補作業,要麼放棄作業去面對老師,你來決定”。

    當成人給出選擇的時候,每種選擇都應該是合理的,不能超過孩子的年齡。孩子一旦學會了去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一面,他就學會了趨利避害,也知道了選擇的後果是要自己面對的,不但能夠改掉孩子的拖拉,還能增強孩子的責任意識,這樣會比單純命令或要求要好使的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椒牛排義大利麵是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