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56776498399

    物體只要不是絕對零度,物體內的原子電子就處於運動狀態就會向外產生輻射。只是輻射的波長不同。溫度越高原子電子運動越快越強烈,產生的輻射頻率就會越高。當達到一定溫度後輻射就進入可見光範疇。我們的眼睛就能看見,這就是光。 溫度低時。只是我們的眼睛看不見而已

  • 2 # 使用者3878603139388

    通常人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7種色光的光譜所組成.但其中有些光線偏藍,有些則偏紅,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光線的顏色成分的.

    用以計算光線顏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紀末由英國物理學家洛德·開爾文所創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溫計算法,而其具體廈定的標準是基於以一黑體輻射器所發出來的波長.

    開爾文認為,假定某一純黑物體,能夠將落在其上的所有熱量吸收,而沒有損失,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的話,它便會因受到熱力的高低而變成不同的顏色.例如,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於500—550攝氏度時,就會變成暗紅色,

    到1050一1150攝氏度時

    ,就變成黃色……因而,光源的顏色成分是與該黑體所受的熱力溫度相對應的.只不過色溫是用開爾文(.K)色溫單位來表示,而不是用攝氏溫度單位.打鐵過程中,黑色的鐵在爐溫中逐漸變成紅色,這便是黑體理論的最好例子.當黑體受到的熱力使它能夠放出光譜中的全部可見光波時,它就變成白色,通常我們所用燈泡內的鎢絲就相當於這個黑體.色溫計算法就是根據以上原理,用.K來表示受熱鎢絲所放射出光線的色溫.根據這一原理,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於上述黑體散發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

    色溫:光源發射光的顏色與黑體在某一溫度下輻射光色相同時,黑體的溫度稱為該光源的色溫.

    因為在部分光源所發出的光通稱為白光,故光源的色表溫度或相關色溫度即用以指稱其光色相對白的程度,以量化光源的光色表現.根據Max Planck的理論,將一具完全吸收與放射能力的標準黑體加熱,溫度逐漸升高光度亦隨之改變;CIE色座標上的黑體曲線顯示黑體由紅棗橙紅棗黃棗黃白棗白棗藍白的過程.黑體加溫到出現與光源相同或接近光色時的溫度,定義為該光源的相關色溫度,稱色溫,以絕對溫度K(Kelvin,或稱開氏溫度)為單位(K=℃+273.15).因此,黑體加熱至呈現紅色時溫度約為527℃即800K,其他溫度影響光色變化.

    光色愈偏藍,色溫愈高;偏紅則色溫愈低.一天當中光的光色亦隨時間變化;日出後40分鐘光色較黃,色溫3000K;下午Sunny雪白,上升至4800-5800K;陰天正午時分則約6500K;日落前光色偏紅,色溫又降至2200K.

    因相關色溫度事實上是以黑體輻射接近光源光色時,對該光源光色表現的評價值,並非一種精確的顏色對比,故具相同色溫值的二光源,可能在光色外觀上仍有些許差異.僅憑色溫無法瞭解光源對物體的顯色能力,或在該光源下特體顏色的再現如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染色體異常生孩子會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