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史風雲

    因為諸葛亮沒名分、沒隊伍!而劉備又求賢若渴,誠意十足。

    諸葛亮不是一方諸侯,也沒有軍隊,小時候和弟弟一起跟隨叔叔到處跑,在荊襄之地落戶後,過著閒雲野鶴般的農耕生活,看看書、交交友,閒來出去雲遊一番,他本來就不太想在亂世入仕為官,後來,是好友徐庶向劉備推薦了他,劉備這才跑去草廬請他,誰知兩人一番交談後,諸葛亮覺得劉備這人不錯,有惺惺相惜的感覺,也被劉備的誠意感動,所以,才答應跟隨劉備。

    在當時的亂世之秋,想要有一番作為,首先自己要是一方諸侯,或者自己能拉起一支隊伍,諸葛亮什麼都沒有,要麼過自己的隱居生活,要麼就投靠一位明主,劉備當時地盤小、人也少,但是他好歹也是名義上的皇叔,名聲在外,而且,劉備志向遠大,求賢若渴,能力也不弱,所以,投靠劉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曹操、孫權當時都是一方諸侯,謀士如雲,諸葛亮也不是我們想象的名氣有多大,如果真有那麼大名氣,曹操、孫權會不知道?所以,留給諸葛亮選擇的餘地其實也不多。

    劉備臨終時是對諸葛亮說過,如果覺得劉禪不爭氣,可以代替他自立,但這只是帝王的馭人之術,諸葛亮怎會不知。諸葛亮也不可能自立,一是因為諸葛亮志慮忠純,一輩子兢兢業業,忠心為主,他不可能幹這種事,二是就算諸葛亮真有異心,劉備多年苦心經營的蜀國舊臣也不可能答應。正所謂名不正而言不順!

  • 2 # 掉眼淚的冠軍

    諸葛亮是個被神化的人而已。歷史上的諸葛亮遠遠不是這樣。實際上諸葛亮在劉備手下也是一直當個小角色,劉備死前從沒沒當過獨當一面的人物,也沒打過仗。劉備的軍師從最初的孫乾--陳群--徐庶--伊籍--龐統--法正,從來都不是諸葛亮。最後諸葛亮獲得託孤的機會是因為劉備知道自己兒子沒本事,他需要一個忠心、有幹勁、沒野心、最好人緣也別太好的人來輔政。這個人是用來制衡另一個輔政託孤大臣李嚴的。李嚴是西川本土派,擁有得天獨厚的本土優勢;而諸葛亮是隨劉備入蜀的荊州派,這兩派的制衡是劉備希望看見的。但是劉備沒想到諸葛亮不是沒野心的人,他雖然不想當皇帝,卻有讀書人好虛名的毛病,他想作為“相父”一統天下名垂青史。他一掌權就想辦法幹掉了李嚴,然後獨自把持朝政幾十年,架空劉禪(劉禪投降後都說“樂不思蜀”,可見諸葛亮和姜維這對師徒實在沒給劉禪什麼自由,諸葛亮的《出師表》裡把蜀國的下幾任宰相都定了,劉禪對於宰相任用根本沒發言權),在蜀中實行軍政府統治,不顧蜀中實力不足的現實屢屢北伐,勝少敗多,徒勞無功卻讓偏安一隅的蜀國和雄踞中原的魏國消耗實力,結果蜀國國力大損。諸葛亮治蜀期間,蜀中人口減少過半,民生凋敝。雖然諸葛亮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但是隻能說他勤奮,其並沒有表現出什麼過人的智力和才幹。諸葛亮是和關羽一起被捧起來的神話了的人物。大約是在宋代,結束了五代十國割據變亂的宋王朝急需樹立“忠”的形象維護自身統治,消除割據變亂時代的擁兵自重、拳大有理、有奶就是娘、沒有忠誠概念的狀況。三國故事在此前已有一些流傳,群眾喜聞樂見,於是成了最好的素材。劉備因為姓劉而被賦予了“皇叔”身份和忠義之名,其他諸侯則被斥為亂臣賊子。為了加強這個宣傳效果,還特別神話了劉備手下一文一武兩個典型:代表智慧的諸葛亮和代表忠義的關羽。於是諸葛亮的故事越傳越奇,最後如人評價:“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不是人類,而是妖孽了。民間傳說誤傳很多,類似的例子還有包拯。包拯當過開封府尹和龍圖閣學士不錯,可是府尹和龍圖閣學士怎麼會去官審案?你見過市長和國家總理去勘察現場搞偵破嗎?包拯是因為不怕權貴斬了皇親國戚,但是他是用強力手腕實施了這個刑罰的人,而不是破案者。後世據此編出一大堆包拯斷案如神的故事來實在是非常可笑。所以諸葛亮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造神運動的產物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軟體能把3張圖片合成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