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番茄不加醬油
-
2 # K哥哈
【直譯】真好啊,祁黃羊作的建議!推薦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薦自己人不迴避兒子,祁黃羊可以說是大公無私了。【出處】《呂氏春秋・去私》,是戰國時期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主要論述“去私”的必要性和何謂“去私”,尤其是以堯舜禪讓、祁奚薦賢、腹純誅子作為“去私”的榜樣,並且指出,君主只有“誅暴而不私”,才能成就王霸之業。文章所選的故事比較典型,記述具體,重點突出,引事說理,說服力強。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此文是《呂氏春秋・孟春紀》中的第五篇,第四篇是《貴公》,兩篇可視為姊妹篇。私是與公相對來說的。《呂氏春秋》創作之時正是建立大一統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前夜,但作者創作此文是為了鼓吹分封,反對帝王將天下視為一己一家之私產,任意揮霍享樂。
-
3 # 手機使用者73444801003
外舉不必仇,內舉不避親的意思是:舉薦外人時不迴避自己的仇人,舉薦內部人時不迴避自己的兒子。指推舉人才時,秉持公正無私之心,不摻雜個人好惡。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故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趙武所薦四十六人於其君,及武死,各就賓位,其無私德若此也。” 原文 古文: 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華人稱善焉。 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華人稱善焉。 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參考譯文: 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地方沒有郡令,誰適合去補這個缺?”祁黃羊回答:“解狐適宜。”平公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他回答:“您問的是誰適宜,並不是問的誰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說:“很好。”依著他任命瞭解狐。人人都說好。 隔了一些時候,平公又問祁黃羊:“國家缺少了法官,誰適宜擔任這個工作?”他回答:“祁午適宜。”平公說:“祁午不就是你的兒子嗎?”他回答:您問的是誰適宜,並不是問的誰是我的兒子呀。平公說:“很對。”又依著他任命了祁午。人人都稱讚。 孔子聽到了這些事,說:“真好啊,祁黃羊作的建議!推薦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薦自己人不迴避兒子,祁黃羊可以說是大公無私了。”
-
4 # 小胖18262186866
你好!“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出自春秋時代,晉國一位名臣祁黃羊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故事。他舉薦縣令提出與自已有仇的人,他舉薦朝中執法官員提出自己的兒子,表現出了胸懷國事、公道正派、薦賢舉能的優秀品質。自己的親人是賢才,舉薦他們當官,並不因為是親人而回避他們;自己的仇人是賢才,舉薦他們當官,並不因為是仇人而回避他們。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核心是無論親人仇人,只要是賢人,就應該得到舉薦。
做到“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公正是最重要的素質。只有公正才可以做到無私,才會有"無私天地寬"的豁達,才有能力勇氣去"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只有具有公正的品質,才能夠客觀地在選拔、推薦、使用人才時才能不被各種虛幻的假象迷惑、左右,堅持"唯才是用"的原則。
希望多一些“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管理者!
回覆列表
【詞目】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
【讀音】wài jǔ bù bì chóu,nèi jǔ bù bì zǐ
【釋義】舉薦外人時不迴避自己的仇人,舉薦內部人時不迴避自己的兒子。指推舉人才時,秉持公正無私之心,不摻雜個人好惡。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故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趙武所薦四十六人於其君,及武死,各就賓位,其無私德若此也。”
【出處】《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