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晗晗愛閱讀

    不是說了沒用,而是我們不會說,跟孩子溝通真的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這一點我感觸特深,發生在兒子三歲時的一件事兒,至今印象深刻。那次我帶他去遠門,做長途火車,同行的還有妹妹。在火車上兒子正在吃餅乾,阿姨從他身邊經過不小心碰了一下,一包餅乾掉到了地上,還被踩了一腳。孩子就開始大哭,哭的特傷心,在火車人那麼多,我就趕緊哄他,跟他說沒事沒事,媽媽再給你買,買兩包,結果,我一說哭的更厲害更傷心了,一邊哭還一邊說餅乾是用來吃的,浪費是不對的。然後阿姨去哄,也是這個樣子,脾氣上來就兇他說不要再苦了,媽媽很生氣,也沒用,當時,真是,公共場合,撕心裂肺的哭,一點辦法都沒有。

    就在這個時候,隔壁床鋪一個特有氣質的年輕媽媽(帶著孩子),走過來蹲下來拍拍他的肩膀很溫柔的說,寶寶說的很對,餅乾是用來吃的,可是現在掉在地上踩壞了,不能吃了,寶寶一定很傷心,就這樣一句話,然後拍一拍,他居然哭的聲音變小了,接著她又說,阿姨呢也不是故意的,她看見寶寶這麼傷心她也很傷心,我們就原諒她好不好。兒子居然說好,然後不哭了。我當時站在邊上,那個心情啊,有自愧不如,有羨慕佩服,當然也特別想做一個會溝通的媽媽,知道了與孩子溝通也是需要技巧的。

    後來,我就開始閱讀一些育兒書籍,主要也是想學習一些育兒知識,看到了《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相見恨晚的感覺。就是你平常遇到的那些讓你無比煩惱的問題,原來都是溝通的問題,是我們溝通方法的問題。原來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不會說話。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的明白了,那個火車上的氣質媽媽哄好我兒子的那些話叫做共情。當遇到孩子的問題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去理解和接納他們的感受。當孩子感受到他是被理解的,被接納的,這個時候他自己才會從情緒中走出來,就很容易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了。

    1、接納孩子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3、找到代替懲罰的方式

    4、鼓勵孩子獨立自主

    5、學會讚賞

    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出來

    而且書裡面有大量的案例和練習,能更好的幫助我們理解和使用那些方法。是這本書教會了我怎樣跟孩子溝通,這幾年,我們之間的溝通都非常的順暢,親子關係也很好,我的建議和想法他會去聽,但他也會經常有自己的想法,而我也會鼓勵他獨立自主。在育兒路上輕鬆很多。

  • 2 # 菠蘿育兒

    如果年齡很小的寶寶,他不會言語,透過哭鬧來表達,需要看看是不是餓了,尿尿了,拉屎了,太冷了,太熱了,無聊了,想睡覺了或者是哪裡不舒服,需要細心的父母一一排除。

    如果是2歲到3歲孩子,學步期會說一些言語,但還不能完全表達自己。需要接納孩子的感受,幫助他說出他的感受。舉例來說,媽媽去上班,孩子哭鬧,怎麼說都不聽。 可以抱著孩子,說這樣的話,你這麼難過,是不是因為媽媽去上班了,你很想和媽媽玩。先理解孩子的情緒,允許他哭鬧,發洩情緒。然後,等他心情平復,在來安撫他,告訴他媽媽會回來,媽媽不在時,你可以和誰玩。寶寶,你想玩火車還是看書呢?提供可代替的選擇。

    對於更大的孩子,當他無緣無故發脾氣,哭鬧時,要接納孩子的感受。比如,他想看動畫片,但是父母不給他看,可以說出來。 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了。 由於,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孩子是在什麼情況下哭鬧的。

  • 3 # 米米陽光021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你的問題裡有答案

    “說什麼都沒用”~既然說什麼都沒用了,那還說什麼呢!直接不說最好

    耐心的觀察孩子的哭鬧,這個耐心觀察的過程就是家長改變的過程,這個改變孩子一定也會注意到,孩子注意到他一定會做一些他的應急反應,特別是可能就不哭了,這樣的話,再來考慮他哭鬧的原因,是不是需要解決

    如果真的還有具體的問題,比如因為玩具哭鬧要不要買,咱們可以具體再探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天官賜福》裡的cp一起吃pocky,會不會甜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