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yhtn1022

    柳三變即是宋代詞人柳永。他還有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柳七。我愛叫他三變,因為這名字如他人一般,簡單卻不粗俗,談起來還帶著點江湖氣息。 初次認識柳三變,是因為不知從哪兒聽來的他的一件風流韻事。說是風流韻事吧,倒是令人頗為稱奇和難以忘懷,以致飯後,還不禁為人所樂道。柳三變一生都與青樓離不開邊兒。通俗來講,此人住在青樓,吃青樓的、喝青樓的,還偏偏不要錢!更有一大波美女對其投懷送抱。當時讀到了這一段,真真是驚掉了我的下巴。後一琢磨,一回想,逾發覺得這人啊,可真有點兒意思。印象中的詞人,要麼是清高孤傲不理人世,要麼是傷春悲秋一心為國,哪有這種與青樓女子打成一片的?千琢萬磨,終是對柳永其人,有了一知半解。也因此,落入他一首首情詩結成的網中。 原來柳三變生活的宋朝,本就在了唐朝之後。而唐朝這個開明又開放的朝代,宋朝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鋪翠冠兒,捻金雪柳”這是李清照回憶她的少女時代所作的一闕詞,說是在元宵佳節,帶了一頭的花兒翠兒,甚至插了一頭的雪柳。但若放了如今的審美來看,大觀園的賈母已經說了“豈不成了老妖婆!”可見宋朝人的生活應是鮮活風流的。像是出身高門卻流連風月的“金鞍美少年”晏幾道,像是古代第一風流才子的“巫山雲雨”宋玉,但誰也沒像柳三變這般乾脆的住進了青樓裡。這就令我心生幾點好奇,幾許佩服,和幾縷傾慕了。 我想那柳家公子估計得長得俊朗些,詞作的好些,說話也得甜一些,那青樓的姑娘才會這樣喜愛他。宋朝時曾流傳這樣一句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他在詞壇上叱吒風雲,尋常巷陌,無人不知柳三變。之所以有青樓女子追捧他,也是由於他從不吝惜筆墨,醉倒在溫柔鄉,尋覓於胭脂冢裡,拿她們作紅顏知己,真心相待。雖風流,卻不流氓。 原以為他就是這樣放蕩不羈愛自由罷了,後來不知從何處聽說,他還有一個名號叫 “白衣卿相”。心裡一驚,好儒雅的名稱!憑著一汪好奇心,找到了其源頭“奉旨填詞柳三變”。 原來這位風流才子的一生,幾乎都在失意中度過。他參加數次科試,也曾滿腔愛國心,也曾是鮮衣怒馬少年郎,但皆是落榜。一惱之下,寫了那首《鶴沖天》:“忍把浮名,換了淺酌低唱”。寫完了,心情舒爽了,但仍留著寫一份牽掛,一點小期許,希望那榜上能出現“柳永”二字。 可被宋仁宗聽了去,於是那老頭子說了,好吧,此人既留戀風月,我也莫要強求,放他去煙花柳巷,填詞吧。這才是那句“奉旨”的由來。不知三變老兄聽了後有沒有悔青了腸子,估計那宋老頭子也在等著他再作一首,“悔當初,錯把浮名,換了淺酌低唱!” 但他只是默默地,收拾好了衣物,將捲了邊泛黃的書卷擺好,推開剛剛置筆的文章,一甩雲袖,抿嘴戲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從此官場上或許少了位字字珠璣的官員,但那風月樓底卻多了位多情才子。 對於柳永,該說的就只有這麼多,不該說的,要說,也不知從何而起。 他的詞最廣為流傳的是那闕《雨霏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世有多少痴情男女因此更添情絲繞指,而他也將一顆蠢蠢欲動的心,交付在了那些秦樓楚館。他的詞或許不為大雅所讚頌,卻深得市井百姓的喜愛。世間總有許多不如意,但我覺得也只有他,能做的這般恣意盡歡,華麗卻暗藏清涼,多情卻不薄情。 柳永,原名柳三變。一生失意,幸有歌舞相隨。死後有數名青樓女子湊足銀兩,為其安葬。究其原因,不過是陷入了最深最深的紅塵中,剪不斷也不想剪罷了。 ——————————————————————————————————————— PS:原以為就這樣結尾來著,後看到一位姑娘寫的一句詩,覺得甚是貼切那歌妓的心頭語,故在此分享一二:“誰陪我看那場郎騎竹馬來的戲,誰為我披上那花影重疊的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DD偶遇全勝代練,隨後自曝S2代打經歷,直言:當年打單子,國服只輸1人,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