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櫻桃菜菜子
-
2 # 老王帶你玩創客
其實,就木星與地球這種體積比,再靠近的話最終結果不是撞擊而是被撕裂,照電影的敘述,當時木星從地球大氣層抽走了30億噸氧氣,再混合氫氣,也就是這部分混合氣體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來抵消木星對地球的引力,如果再近,這個爆炸就抵消不了這個引力了,只會稍微減一下速,最終地球還是會被撕裂融入木星。
-
3 # 歐冠三連
洛希極限洛希極限,電影中反覆強調多次了,最討厭看電影不仔細沒看懂反過來給差評瞎提問。事實上到洛希極限之前地球就會發生強烈地震全球被毀。
-
4 # 人人視界
007答:
越靠近越危險!電影中的這種加速的方式俗稱引力彈弓或者叫引力助推。如果在A選項和B選項都能達到,肯定是擇優而行。勇與智的選擇:勇,是一種意志,一種信念,它是危難之際的英雄本色,它讓你排除雜念,一往無前;它讓你堅持道義,做出正確選擇;它能形成一種氣場,輻射出一種魄力與感召,喚起一個集體一起戰鬥。
很明顯提主的選擇不如電影中的勇和智。
1,引力彈弓一般發生在一對重量相差懸殊的天體之間。地球以速度V靠近木星,而木星在軌道上以速度U執行
2,足夠靠近後,地球被木星引力抓住,牽引,優雅地轉體半周,然後像擲鐵餅那樣甩出去
3,地球獲得了木星的軌道速度U,疊加上原有的速度V,速度增加到了U+V。地球的速度和能量都增加了,卻沒有消耗任何燃料,就奔著新家園去了。
但是,這裡就要說下“洛希極限”
如果地球越過木星的洛希極限距離時,木星的潮汐力就會把地球撕碎!所以一定要在合適的距離點燃木星。
在天體力學中,洛希極限又稱洛希半徑,最早由法國天文學家洛希提出,因此稱為洛希極限。當地球靠近木星的時候,木星會對地球產生強烈的潮汐撕扯作用,當潮汐力超過地球自身物質的重力結合作用時,地球就會被撕裂。地球剛開始被撕裂時,離木星的距離就是洛希極限。
洛希極限的例子很多,比如:土星壯觀的光環就位於土星的洛希極限內,光環中的物質無法靠自身的引力聚合成較大的天體。還有火星的衛星“火衛一”早晚會進入火星的洛希極限內,被火星撕裂,形成圍繞火星的環狀系統,這個時間大約3000萬年-5000萬年。
科幻所採用的科學理論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接受,引發人類對世界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探討才是一部好的作品;電影能做的是讓大家快樂就好了,而科幻則是對世界的無限想象和打破。
-
5 # 逆轉錄食屍鬼
影片裡只提到了剛體洛希極限,實際上還有個流體洛希極限,比剛體洛希極限半徑要大,影片中地球大氣已經不受地球引力的約束,被木星吸走,說明地球已經進入了流體洛希極限。而大地可不是剛體,實際上大地和空氣都是介於流體和剛體之間的,也就是說,地球實際上會在剛體洛希極限之前就土崩瓦解,多停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險。
如果不存在撕碎的危險,在受到木星大氣阻力減速之前,即使離的再近,地球也沒有危險,因為重力做功也不過就是提高了地球的速度而已,在不受到除引力以外其他力,作為阻力的情況下,木星是不會捕獲地球的,這就是初中學的機械能守恆
回覆列表
從比較現實的角度來說,就像你簡介中說的越靠近,逃離起來就會越困難,雖然有成功的機率,畢竟所有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但是不能為了這點成功的機會就賭上整個地球,畢竟如果不成功的話地球也就會爆炸了,捨棄了空間站但是更大可能的保全了地球算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從影片角度來講的話,如果在靠近5000公里的地方點燃木星,而且也成功了,可能在影片時間方面會縮短,那怎麼才能湊上一部電影啊,而且事事都成功可能在影片中也缺少一些刺激的場面啊。這種場景給人一種緊張刺激的感覺。
從旁觀者角度來說,我覺得看電影是為了一種享受,娛樂的角度出發,畢竟電影不是現實,科幻電影更是幻想出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如果綜合大部分人的想法,《流浪地球》可能就得拍成電視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