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井山172

    每天從各種媒介中看到的,多是“減負”、“禁補”等之類的新聞、舊聞。很少見“常規教學”、“課堂教學改革”之類的話題了。個人認為:“常規教學”是教育的主戰場,主陣地,是教育的主業。抓“減負”、抓“禁補”等沒問題,但重點要抓常規教學中的“課堂教學”,否則,一切“本末倒置”。個人認為:改革開放四十年進行的“課堂教學改革”均是傳統教學結合現代化教學裝置的嘗試、創新,而教學理念、教育理論等完全沒有跳出傳統教育的藩籬,如“啟發式”、“因材施教”等。改革不是大破大立,是批判地繼承,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換個形式或方式進行課堂教學,不叫改革。個人認為:課堂教學要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所謂的改革,要從認知規律,特別是孩童認知規律入手,調整教學方式、方法,使你的方法成為孩童認知世界的最佳路徑。一種理念的固化,是幾代人甚至更多代人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摸索、主動探索形成的,決不是幾天、幾年、幾十年就形成了一種什麼新理念。如一項技術的形成且熟練運用,必須靠成百上千次練習才能形成,絕無捷徑可走,否則“拔苗助長”,適得其反。這是規律,不可違背。關於“課堂教學改革”實在沒有好觀點、好方法介紹給大家。不知所言,見諒!

  • 2 # 繁星4427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引領課堂教學改革,要從兩個層次去抓。

            第一層次是從幼兒教學開始,從家長教育開始,培養好的苗子。在日本,女子在上課過程中就有如何當好一名好母親的教育;西方國家,也注重幼兒教育,特別是猶太民族,孩子一出身,床頭就有一買粘了甜食的《聖經》,讓孩子對書有興趣,所以猶太人諾獎獲得人數最多。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同孩子講道。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以下能力:1.學習能力,培養學習興趣,興趣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2.專注力。3.記憶力。4.邏輯思維能力。5.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幼兒園也是關鍵,是很多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在這個階段,幼兒園師資力量跟不上,社會和家長也不重視,認為幼兒園就是玩玩。幼兒時期一旦擁有了以上五種能力,到真正上學階段老師在育人方面只是錦上添花,以傳授知識為主。

            另一層次,就是後期課堂教學,算是忘羊補牢。無論什麼名師大咖,多半這個階段講技巧,講反覆,這些都是以應試為目的。這個階段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專注力、良好的行為習慣已經很難了,但再難也要注意培養,慢慢地改變,授之魚不如授以漁。我以為目前要為老師減負,減少活動之負,比如教研活動、職稱評定、發表論文、各級考核等等。讓老師專注於教書育人,特別是育人。當然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也需要大環境的配合和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有暮春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