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譯文: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擴充套件資料:萱草又名諼草,古人認為萱草嫩苗為蔬,食之令人昏然欲睡,可以使人忘憂。相傳隋末時,唐太宗李世民與父親李淵南北征戰,他的母親因思念兒子而病倒。大夫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給李世民的母親服用,並在北堂種植萱草,以解其憂思。後來,遊子遠行時,會在北堂種植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記煩憂。古時候,母親居屋門前往往種有萱草,所以,人們雅稱母親所居為萱堂,於是萱堂也代稱母親。該詩為《墨萱圖》而題,詩作藉助圖畫中的萱草來表達遊子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的愧疚之情。前四句寫北堂之下一排萱草花,在夏風(南風)的吹拂下,色彩鮮豔,芳香盡吐,令人身心愉悅,可是,遊子離家後的孤單母親,此時已無心思欣賞這盛開的花朵,她的心早已飛向漂泊在外的遊子身上。搖擺的萱草花呀,你在為誰傾吐著芬芳!這四句詩意與孟郊的“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母親抬眼就能看到堂前的萱草,但此時母親的心思全在遊子的身上,面對鮮豔的萱草母親自然視而不見。是啊,“兒行千里母擔憂”,忘憂草啊忘憂草,你如何能讓慈祥的母親忘卻為遊子的擔憂?接下來四句寫慈祥的母親倚著門扉期盼著孩子一路平安,期盼著兒子早日歸來,可是每每想到母親依門而望的情境,遠行的遊子心中就有無盡的悲苦。對雙親的奉養願望一天天地遠去,遊子的音訊一天天地渺茫,家中的母親只能苦挨時日。遊子離家時,那不經意回頭而見的“慈母倚門”的情境,就這樣定格在了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成為一種溫馨而痛苦的煎熬,每每在孤獨寂寞時,就自然而然地從心底悠悠浮起。“舉頭望雲林”語用典故,據《大唐新語》載:“(閻本立)特薦(狄仁傑)為幷州法曹,其親在河陽別業,仁杰赴任於幷州,登太行,南望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近此雲下。’悲泣,佇立久之,候雲移乃行。”“舉頭望雲林”意為眺望雙親居處——抬頭望見白雲,就不由得想到白雲之下的故鄉,以及故鄉中的雙親。“愧聽慧鳥語”寫慧鳥的鳴叫勾起了遊子疏於奉養的愧疚。慧鳥,疑為“慈烏”,白居易《慈烏夜啼》雲“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說的是: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得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彷彿為自己沒有盡到反哺的義務而哀傷不已。作者借物抒懷,感慨自己連一個慈烏鳥都不如呀,從而哀痛自己不能盡孝。
《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譯文: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擴充套件資料:萱草又名諼草,古人認為萱草嫩苗為蔬,食之令人昏然欲睡,可以使人忘憂。相傳隋末時,唐太宗李世民與父親李淵南北征戰,他的母親因思念兒子而病倒。大夫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給李世民的母親服用,並在北堂種植萱草,以解其憂思。後來,遊子遠行時,會在北堂種植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記煩憂。古時候,母親居屋門前往往種有萱草,所以,人們雅稱母親所居為萱堂,於是萱堂也代稱母親。該詩為《墨萱圖》而題,詩作藉助圖畫中的萱草來表達遊子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的愧疚之情。前四句寫北堂之下一排萱草花,在夏風(南風)的吹拂下,色彩鮮豔,芳香盡吐,令人身心愉悅,可是,遊子離家後的孤單母親,此時已無心思欣賞這盛開的花朵,她的心早已飛向漂泊在外的遊子身上。搖擺的萱草花呀,你在為誰傾吐著芬芳!這四句詩意與孟郊的“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母親抬眼就能看到堂前的萱草,但此時母親的心思全在遊子的身上,面對鮮豔的萱草母親自然視而不見。是啊,“兒行千里母擔憂”,忘憂草啊忘憂草,你如何能讓慈祥的母親忘卻為遊子的擔憂?接下來四句寫慈祥的母親倚著門扉期盼著孩子一路平安,期盼著兒子早日歸來,可是每每想到母親依門而望的情境,遠行的遊子心中就有無盡的悲苦。對雙親的奉養願望一天天地遠去,遊子的音訊一天天地渺茫,家中的母親只能苦挨時日。遊子離家時,那不經意回頭而見的“慈母倚門”的情境,就這樣定格在了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成為一種溫馨而痛苦的煎熬,每每在孤獨寂寞時,就自然而然地從心底悠悠浮起。“舉頭望雲林”語用典故,據《大唐新語》載:“(閻本立)特薦(狄仁傑)為幷州法曹,其親在河陽別業,仁杰赴任於幷州,登太行,南望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近此雲下。’悲泣,佇立久之,候雲移乃行。”“舉頭望雲林”意為眺望雙親居處——抬頭望見白雲,就不由得想到白雲之下的故鄉,以及故鄉中的雙親。“愧聽慧鳥語”寫慧鳥的鳴叫勾起了遊子疏於奉養的愧疚。慧鳥,疑為“慈烏”,白居易《慈烏夜啼》雲“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說的是: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得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著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彷彿為自己沒有盡到反哺的義務而哀傷不已。作者借物抒懷,感慨自己連一個慈烏鳥都不如呀,從而哀痛自己不能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