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花臉又稱“淨行”,與生、旦、醜一起,共同構成京劇藝術的四大行當。
流派藝術是京劇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徵之一,也是京劇藝術的亮點與看點,京劇花臉的流派藝術同樣是京劇花臉的重要審美特徵之一,也同樣是京劇花臉的一大亮點與看點。
研究探討京劇花臉的流派藝術,對於京劇花臉表演藝術美學品位的全面提升與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論思考價值,又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作用。
一、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內涵與意義
首先必須瞭解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內涵與意義,才能為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總體把握奠定基礎。
京劇花臉多扮演相貌、性格、品質有特異之點的男性人物。其面部化妝勾“臉譜”,故名。唱腔多用寬音與假聲,動作幅度大,以凸顯其性格、氣度、聲勢。又根據所扮演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細分為幾個支行。其一是大花臉(又稱“大面”、“正淨”,扮演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人物,重唱功;其二是銅錘花臉,又稱“黑頭”、“黑淨”,有時也稱“大花臉”,以唱功為主,勾黑臉,並以《二進宮》中徐延昭手持銅錘而得名;其三是二花臉,又稱“副淨”、“架子花臉”,扮演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重功架、唸白、做功;其四是武花臉,又稱“武淨”,以武打為主;其五是“武二花”,又稱“摔打花臉”,重摔打撲跌;其六是紅淨,專門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而“流派”指的是“藝術流派”,是“在中外藝術發展的一定歷史時期裡,由一批思想傾向、美學主張、創作方法和表現風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藝術家所形成的藝術派別。”[1]
京劇花臉的藝術流派,凸顯出京劇花臉表演藝術的無窮魅力,象徵著京劇花臉表演藝術的成熟,也成為京劇花臉表演藝術的高峰。京劇花臉各種流派藝術異彩紛呈,爭奇鬥豔,也成為京劇花臉表演藝術繁榮景象中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正因為流派藝術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大部分京劇演員到一定的時期,都要拜師宗派,師承適合自身特點的流派,形成了“無派不傳,無人不派”的趨勢。京劇花臉同樣如此。中國戲曲學院開辦的“流派班”,也是基於此種考慮,因此受到許多京劇演員,尤其是青年京劇演員的歡迎。
二、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分類與特徵
要把控京劇花臉流派藝術,還必須掌握京劇花臉流派的分類與特徵。
京劇花臉的藝術流派,有三大要素:一是以該流派創始人獨有的藝術風格為核心標誌,並以該流派創始人的姓氏命名。例如“裘(盛戎)派”、“袁(世海)派”等等;二是有流派的代表劇目;三是有該流派的傳承人。因此,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主要特徵就是獨特的藝術風格。風格是“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創作個性和藝術特色。”[2]
京劇花臉的主要藝術流派,有以下幾種:一是“郝(壽臣)派”,架子花臉,風格特點是善於刻畫人物,有“活曹操”之譽;二是“侯(喜瑞)派”,架子花臉,風格特點是身段邊式、工架精美;三是“金(少山)派”,銅錘花臉,特點是融銅錘、架子花為一爐,嗓音宏亮渾厚,高中低音均能響堂,吐字、潤腔、氣口等技巧運用細膩;四是“裘(盛戎)派”,銅錘花臉,風格特點是韻味醇厚,節奏鮮明,剛柔並濟。此外,還有“袁(世海)派”等等,可謂各顯千秋。
三、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繼承與創新
京劇花臉流派藝術以繼承為基礎,以創新為生命,即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指導下繼承。
許多花臉藝術流派,都代代相傳。例如“裘派”,就有第二代傳承人方榮翔、夏潤龍、李長春、王正屏、李欣,第三代傳人鄧沐偉、孟廣祿、宋昌林、安平、王越,第四代傳人裘繼戎、方旭等等。
而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創新,當首推當代著名錶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他融銅錘與架子花為一爐,博採眾長,創造出重表現人物情感、唱腔富有新時代氣息與韻味的獨特藝術風格,稱之為“尚派”,乃實至名歸。
京劇花臉又稱“淨行”,與生、旦、醜一起,共同構成京劇藝術的四大行當。
流派藝術是京劇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徵之一,也是京劇藝術的亮點與看點,京劇花臉的流派藝術同樣是京劇花臉的重要審美特徵之一,也同樣是京劇花臉的一大亮點與看點。
研究探討京劇花臉的流派藝術,對於京劇花臉表演藝術美學品位的全面提升與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論思考價值,又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作用。
一、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內涵與意義
首先必須瞭解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內涵與意義,才能為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總體把握奠定基礎。
京劇花臉多扮演相貌、性格、品質有特異之點的男性人物。其面部化妝勾“臉譜”,故名。唱腔多用寬音與假聲,動作幅度大,以凸顯其性格、氣度、聲勢。又根據所扮演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細分為幾個支行。其一是大花臉(又稱“大面”、“正淨”,扮演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人物,重唱功;其二是銅錘花臉,又稱“黑頭”、“黑淨”,有時也稱“大花臉”,以唱功為主,勾黑臉,並以《二進宮》中徐延昭手持銅錘而得名;其三是二花臉,又稱“副淨”、“架子花臉”,扮演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重功架、唸白、做功;其四是武花臉,又稱“武淨”,以武打為主;其五是“武二花”,又稱“摔打花臉”,重摔打撲跌;其六是紅淨,專門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而“流派”指的是“藝術流派”,是“在中外藝術發展的一定歷史時期裡,由一批思想傾向、美學主張、創作方法和表現風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藝術家所形成的藝術派別。”[1]
京劇花臉的藝術流派,凸顯出京劇花臉表演藝術的無窮魅力,象徵著京劇花臉表演藝術的成熟,也成為京劇花臉表演藝術的高峰。京劇花臉各種流派藝術異彩紛呈,爭奇鬥豔,也成為京劇花臉表演藝術繁榮景象中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正因為流派藝術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大部分京劇演員到一定的時期,都要拜師宗派,師承適合自身特點的流派,形成了“無派不傳,無人不派”的趨勢。京劇花臉同樣如此。中國戲曲學院開辦的“流派班”,也是基於此種考慮,因此受到許多京劇演員,尤其是青年京劇演員的歡迎。
二、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分類與特徵
要把控京劇花臉流派藝術,還必須掌握京劇花臉流派的分類與特徵。
京劇花臉的藝術流派,有三大要素:一是以該流派創始人獨有的藝術風格為核心標誌,並以該流派創始人的姓氏命名。例如“裘(盛戎)派”、“袁(世海)派”等等;二是有流派的代表劇目;三是有該流派的傳承人。因此,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主要特徵就是獨特的藝術風格。風格是“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創作個性和藝術特色。”[2]
京劇花臉的主要藝術流派,有以下幾種:一是“郝(壽臣)派”,架子花臉,風格特點是善於刻畫人物,有“活曹操”之譽;二是“侯(喜瑞)派”,架子花臉,風格特點是身段邊式、工架精美;三是“金(少山)派”,銅錘花臉,特點是融銅錘、架子花為一爐,嗓音宏亮渾厚,高中低音均能響堂,吐字、潤腔、氣口等技巧運用細膩;四是“裘(盛戎)派”,銅錘花臉,風格特點是韻味醇厚,節奏鮮明,剛柔並濟。此外,還有“袁(世海)派”等等,可謂各顯千秋。
三、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繼承與創新
京劇花臉流派藝術以繼承為基礎,以創新為生命,即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指導下繼承。
許多花臉藝術流派,都代代相傳。例如“裘派”,就有第二代傳承人方榮翔、夏潤龍、李長春、王正屏、李欣,第三代傳人鄧沐偉、孟廣祿、宋昌林、安平、王越,第四代傳人裘繼戎、方旭等等。
而京劇花臉流派藝術的創新,當首推當代著名錶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他融銅錘與架子花為一爐,博採眾長,創造出重表現人物情感、唱腔富有新時代氣息與韻味的獨特藝術風格,稱之為“尚派”,乃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