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臺
清朝的布政使司的布政使,一般稱“藩臺”,又稱“方伯”。清代的布政使品級與巡撫同,是從二品官。掌一省之行政和財賦之出納。國家政令由他向府州縣宣佈,故又稱“承宣布政使司”。每十年將全省戶籍、稅役、民數、田數,彙報於戶部。各項重要政務,報於督撫議行。
臬臺
按察使簡稱臬臺、臬司,掌管一省的司法、監察以及驛傳事務,正三品。清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簡稱。
道臺
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道員(道臺)是省與府之間的地方長官。清初的道員官階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正四品”裡面有“各省守巡道員”就是您提問的“道臺”,道有“守道”與“巡道”之分);還有一些專職道,是主管一省某一方面事務的,如糧儲道、鹽法道、兵備道、河工道等。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於以前各朝的官制。清朝官制有九品十九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
清朝官制:清朝中央官職分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例如內閣、軍機處、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武官等幾類,例如總督、巡撫等。
清朝沿襲明朝傳統,清初官制,大體承明之舊,只是對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釐革。直到雍正、乾隆時候,才逐步調整,從而穩定下來。
藩臺
清朝的布政使司的布政使,一般稱“藩臺”,又稱“方伯”。清代的布政使品級與巡撫同,是從二品官。掌一省之行政和財賦之出納。國家政令由他向府州縣宣佈,故又稱“承宣布政使司”。每十年將全省戶籍、稅役、民數、田數,彙報於戶部。各項重要政務,報於督撫議行。
臬臺
按察使簡稱臬臺、臬司,掌管一省的司法、監察以及驛傳事務,正三品。清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簡稱。
道臺
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道員(道臺)是省與府之間的地方長官。清初的道員官階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正四品”裡面有“各省守巡道員”就是您提問的“道臺”,道有“守道”與“巡道”之分);還有一些專職道,是主管一省某一方面事務的,如糧儲道、鹽法道、兵備道、河工道等。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於以前各朝的官制。清朝官制有九品十九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
清朝官制:清朝中央官職分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例如內閣、軍機處、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武官等幾類,例如總督、巡撫等。
清朝沿襲明朝傳統,清初官制,大體承明之舊,只是對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釐革。直到雍正、乾隆時候,才逐步調整,從而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