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村夫166752287
-
2 # 靈魂的感觸
臺灣和海南的相關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時期,不過那時這兩塊寶地對於當時的統治者來說,並沒有多大意義,也沒人“理會”這兩塊寶地。到西漢時期,寶島海南才逐步得到開發,但並沒有什麼重大發展,而此時的臺灣更是無人問津。直到三國時期,一位英主的出現,才使得祖國的兩個寶島,臺灣島和海南島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和經營,這個人便是後世所稱道的孫權孫大帝。
孫權經營兩島的原因話說孫權為何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島嶼呢?時天下動亂,孫權難道就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嗎?其實正是因為孫權有這個雄心!
孫權早年三徵江夏,力圖荊州,確實得到了不小發展,但想進一步發展,卻是十分艱難,曾四次親伐曹魏,意圖攻取合肥,皆無功而返;西蜀自夷陵兵敗後,偏安一隅,孫權已得荊州,想進一步向西發展顯然也是難比登天,那怎麼辦呢?坐以待斃顯然無法實現問鼎中原的願望,所以孫權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這個“海外市場”有發展前景嗎?當然是有的,據《三國志》記載:
“夷州(臺灣)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風流至亶州者。”
夷州有數萬戶人家,你說這裡值不值得開發?
開發兩島,意義非凡時北有曹魏,西有西蜀,連年戰亂不斷,話說孫權是如何在“夾縫中”將這兩大寶島經營得風生水起的呢?我們先來說說臺灣島。
據《三國志》記載:
“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
公元230年,正值諸葛亮第三北伐結束,蜀魏兩國經過一番大戰,無暇顧及孫吳,所以趁此良機,吳主孫權派遣大將衛溫和諸葛直率領萬人到海上尋找傳說中的夷州和亶州,雖然亶州並沒找到,但他們成功的抵達了夷州,自此拉動了內地和夷州(臺灣)地區的經濟文化的往來。由於此後數年,魏蜀交戰不斷,所以孫權得以將夷州經營的風生水起。關於臺灣的發展,當時吳國太守沈瑩所著的《臨海水土誌》中有著詳細記載,這也是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對後世影響意義非凡。
海南島早在漢武帝時期便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然漢末動亂,群雄四起,海南島似乎早已遠離中央,直到公元231年,孫權平定交州,此地又重新被人們想起。公元242年,孫權又派遣大將聶友和名將陸遜的侄子陸凱率領數萬人拿下儋耳,朱崖兩地後,於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自此開始正式統轄海南島。
兩島經過孫權的開發和經略,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孫權此舉,更是對後世產生了非常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當然,在孫權發展兩島期間,魏蜀的相互攻伐,以及後來魏國自身的動亂也作出了一定貢獻。其實,孫權也談不上是在“夾縫中”發展兩島啦。
曹操為何主攻孫權最後和大家簡單談談曹操為何主攻孫權而非劉備,曹操自赤壁之戰落敗後,曾於公元213年和217年兩次南征東吳,為何主打孫權呢?
其一:孫權一直對合肥虎視眈眈,欲圖北進,赤壁之戰,東吳大獲全勝,緊接著孫權便乘勢親征合肥,公元208末至209年,這是孫權第一次北伐;後於公元215年八月進行第二次北伐,有北伐的實力,證明孫吳的發展是很好的,曹操能眼睜睜的看著孫權做大嗎?
其二:當時劉備實力不大,雖坐擁荊州,但三面臨敵,靠著和孫吳聯盟才得以安生,此時曹操即使攻劉備,孫權也必定救援,攻劉的意義不大。
其實當時曹操主要採取的策略便是抑制劉備和孫權的發展,誰強了就打誰,後來劉備取西川,進漢中,一步步做大時,曹操不也坐不住了嗎?只可惜漢中一戰並沒能阻止劉備的發展啊。
回覆列表
不能說他在夾縫中,他擁有這兩個島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他的地盤在中國東南,兩個島在襟抱之內,曹劉都鞭長莫及。曹攻孫權是因當時孫是勁敵,劉備羽翼未豐當然暫時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