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井上陳政(1862年——1900年),原名楢原陳政,1862年出生於江戶沒落楢原家,後因家貧被迫過繼到井上家,故改名井上陳政。井上雖少時坎坷,但學業不輟。1877年即進入日本大藏省造幣局製版部,學習洋學、漢學等課程,並得造幣局局長德能良介的賞識,專研漢學,造詣極深,也打下了日後從事中日外交事務的學術基礎。

    (清朝首任駐日公使何如璋)

    井上陳政發跡並活躍於近代中日外交開局之期,由於雙方處於彼此試探的特殊時刻,因此井上前期的工作具有“間諜”色彩。1878年何如璋出任清朝首任駐日公使,關注於日本的維新變化,與日本友人交遊過從,因德能良介的關係,認識了井上。1882年,井上受印刷局派遣,隨何如璋來到中國。井上游歷甚廣,行經14省,歷時6年收集中國各方面的情況,並以此為基礎,多有著述,僅以現在能觀察的著作就留有《禹域通纂》《支那內治要論》《支那歷史》等,其論著多立足中國國情,對中國的著述系統而翔實,觀察深刻而獨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通”。例如,單就中國的造紙技術,井上就著有近三萬字的《清國造紙法》的報告書,幾近涵蓋了東南地區除皮紙之外的主要手工紙的製法,而這些都是井上以假扮華人、欺瞞竊取等手段獲得的,這也成為其經歷中最不光彩的一頁。

    (日本國立圖書館藏《禹域通纂》封面)

    在中國期間,井上與士人交遊唱和,人脈甚廣,其師友都是中國晚清時期炫耀一時的人物,如黎昌庶、黃遵憲、王先謙、汪康年等人。他還曾經何如璋引薦,投入經學大師俞樾門下。收入楢原後,餘樾專門賦詩記之,“日本人井上陳政字子德,航海遠來,願留而受業,門下辭之,不可,遂居之於俞樓,賦詩贈之。”並稱陳政“其人頗好學,能為古文。”井上終生以師禮尊崇餘樾,這也成為了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餘樾及其作品)

    井上的身影數次出現在近代中日重要的歷史事件當中,因其學識淵博,對中國知之甚深, 又長期供職外務省,處於中日接觸、交涉的第一線,成為了中日曆史的重要見證者。在馬關議和期間(1894年),楢原陳政與陸奧宗光長子陸奧廣吉同時出任日方和談的通譯官,《馬關條約》的中文字也由其翻譯成型。議和結束後,伊藤博文又命楢原草擬了《臺灣島接收事宜》,準備對臺灣進行系統接收。1895年9月,他以一等通譯官的身份赴任北京公使館,後升任二等書記官。在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中,井上不幸罹難,時年38歲。

    (伊藤博文)

    參考文獻:

    1、郭墨寒:《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井上陳政<禹域遊記>稿本考述》,《圖書館雜誌》2017年第6期。

    2、陳剛:《井上陳政與<清國造紙法>》,《史林》2012年第3期。

    3、餘樾:《春在堂全書》(第7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4、劉曉峰:《花落春仍在——俞曲園的日本學生》,《讀書》2008年第12期。

    5、徐靜波:《明治中期日本對中國的探察和認知——以<禹域通纂>和<清國通商綜覽>為例》,《日本侵華史研究》2016年第3期。

  • 2 # 落落

    井上陳政在 1885 年受日本大藏省印刷局派遣, 對中國東南地區的傳統造紙技術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調查,其報告書 《清國製紙法》長期以來被束之高閣,少為人知。本文在介紹井上陳政的生平與造紙術考察的行程的同時,結合近年來實地考察的結果, 重點評述了 《清國製紙法》 的學術價值。井上對中國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宣紙和連史紙作了重點調查,較為完整地記錄了上述手工紙在清末時期的製作工藝, 與民國及現代的工藝相對照, 二者有明顯不同之處。對井上調查報告的研究,有助於瞭解傳統造紙技術的變遷,對於恢復傳統宣紙和連史紙製作工藝、 保護這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鑲普通烤瓷牙做核磁共振時候,要拆除金屬牙冠,要怎麼辦鑲什麼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