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蘋果4688967111643

    《夜泛西湖》原文及翻譯

    新月生魄跡未安,才破五六漸盤桓。

    今夜吐豔如半璧,遊人得向三更看。

    翻譯:人的履跡和心情不安的映襯,,月之“盤桓”,是遊歷者心境的折射。初五、初六的新月,不到二更便已沉下西山,如何在湖上繼續“吐豔”而“半璧”實為“破璧”之隱語,這兩個所謂“遊人”三更時候還要看“半璧吐豔”,意在何為,不言自明。

    三更向闌月漸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誰料得,看到蒼龍西沒時。

    翻譯:三更快完的時候月亮已經漸漸落去,要落不落的景色非常奇特。明天的事情誰又能料到會怎麼樣,知道蒼龍到西沒有的時候。

    蒼龍已沒牛鬥橫,東方芒角升長庚。

    漁人收筒及未曉,船過唯有菰蒲聲。

    翻譯:也已經深了,天也快亮了。漁人趕在未曉之前盜魚。船穿行於菰蒲之中發出的.聲響外,已沒有任何聲音,進一步寫出了夜深人靜。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翻譯:菰蒲無邊,湖水茫茫,荷花夜開,清香撲鼻。月夜泛舟於這樣的荷花叢中,更加令人陶醉。風雨中光愈盛,月明則稍淡。雷電之時,則與電光爭閃爍。

    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滿川。

    須臾兩兩入寺去,就視不見空茫然。

    翻譯:月落之後的湖光,給人以變幻多端、神秘莫測之感,第二句是寫“月黑”之後,風平浪靜之時,湖光清晰可見;第三句寫隨著船行,湖光如同也在移動,然後跟著進入了寺中;第四句是說船來到寺廟之下,卻根本看不見剛才彷彿“兩兩入寺”的湖光;烘托出了一種神秘的氣氛。

    賞析

    第一首的隱喻之跡非常明顯,“新月”之“未安”,實為人的履跡和心情不安的映襯,月之“盤桓”,是遊歷者心境的折射。初五、初六的新月,不到二更便已沉下西山,如何在湖上繼續“吐豔”?而“半璧”實為“破璧”之隱語,這兩個所謂“遊人”三更時候還要看“半璧吐豔”,意在何為,不言自明。

    第二首詩透過山水意象表達對社會的思考,充滿對人生之謎的悵惘。詩人被“欲落未落”的月景所傾倒,但是,卻不能忘懷塵世,想到變幻莫測的“明朝人事”,詩人痴迷悵惘,直至天明。對社會、人生深沉的思考,哲理性的思辨,盡在不言之中了。

    第三首寫深夜西湖漁人盜魚。一二句都是透過星宿的升沒來寫夜已深,天將曉。三四句寫漁人趕在未曉之前盜魚。“船過惟有菰蒲聲”是以有襯無,一個“唯”字,說明除船穿行於菰蒲之中發出的聲響外,已沒有任何聲音,進一步寫出了夜深人靜。這組詩主要是寫夜泛西湖所見之景,但這後兩句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漁人”同官府的矛盾。

    第四首的前兩句寫船過菰蒲:菰蒲無邊,湖水茫茫,荷花夜開,清香撲鼻。月夜泛舟於這樣的荷花叢中,更加令人陶醉。“更待月黑看湖光”,提示組詩中的後文寫月落之後的湖光景色。此詩山水意象所含有的哲理內容是極不明的,確詩人取“月黑”才好“看湖光”這一充滿理趣的現象,提供了可供讀者深掘的哲理境界。

    第五首描寫月落之後的湖光,給人以變幻多端、神秘莫測之感,第一句“非鬼亦非仙”,是總寫湖光的奇異;第二句是寫“月黑”之後,風平浪靜之時,湖光清晰可見;第三句寫隨著船行,湖光如同也在移動,然後跟著進入了寺中;第四句是說船來到寺廟之下,卻根本看不見剛才彷彿“兩兩入寺”的湖光;烘托出了一種神秘的氣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光明大陸新手怎麼快速提升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