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劉磚家

    明朝丞相制度被廢除,皇帝大權獨攬,內閣制度應運而生。此時的內閣相比於前朝的宰相權利已經小了很多。

    一、丞相制度的變遷。

    三公九卿制:漢代中央政府的組織形式是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管軍事,是武官首長;御史大夫管監察,輔助丞相來監察一切政治設施。相當於副丞相,因此當時最高行政長官實際上丞相。丞相的稱謂由宰相演變而來,九卿隸屬於丞相,丞相一人掌管全國行政大權。

    三省六部制:三省:中書省主管發令,根據皇帝意思下詔書;門下省負責接到詔書後進行審查複核,如果不合理則被退回中書省進行修改,如果合理則被送往尚書省執行。尚書省統領六部,負責執行和落實詔書內容。中書省首長為中書令,門下省主管長官為侍中,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三省的首領都是宰相。跟漢代相比,相當於把丞相由一個人增加到三個人,權利被稀釋。三省職權會合,才等於一個漢朝的宰相,人數再增加,權利被削弱。

    宰相被廢除:到了宋代,門下省退處無權,門下省的官員給事中由於品階較低,不能對詔令進行駁斥,形同虛設。中書省權利坐大,中書省的長官為實際的宰相。自元到明,中書省還是正式的宰相。到了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因宰相胡維庸造反,明太祖受了這個教訓,從此就廢止宰相,不再設立,並要求他的子孫也永遠不準再立宰相。三省長官被廢除,原來中書、門下兩省的官員沒了首領,地位降低,人微言輕,說話起不到多大作用。中書省獨留中書舍人,只負責秘書工作,門下省獨留給事中,只有有限的封駁權。六部尚書各不相屬,直接歸皇帝領導,對皇帝負責。皇帝大權獨攬,加強了中央集權。所以到明代宰相被廢止。

    二、內閣制度的產生

    明代的內閣其實就是皇帝的秘書處。因為秘書所處的位置在內庭,離皇帝的辦公場所很近,他們辦公的地點在中極、建極、文華、武英四殿,還有文淵閣、東閣兩閣,所以稱之為內閣,這些秘書被稱為內閣學士或者內閣大學士。這些所謂的秘書就是一些皇帝的智囊團和政治、經濟方面的專家顧問。內閣學士在朝廷上地位並不高,不過是皇帝的私人秘書,政治大權還是在皇帝。離權利中心很近,但是沒有實權。通常大學士(皇帝私人秘書)以六部尚書(政府行政長官)和皇帝的老師來兼任,地位一下子就尊貴了。相當於今天的低職高配。所以明代內閣大學士的官級比前朝的宰相要低很多,但是實際官職都很高。因為一切從下面上來的奏章政事和皇帝的命令都要經他們手。這時候丞相的實際權利被皇帝收回,剩下的一部分權利由內閣承擔。

    本質上來說,明朝的內閣制度是在宰相制度被廢除後產生的一種權利組織形式,是皇帝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種新形式,一切決定均由皇帝做主,沒人敢對挑戰皇權,內閣只是奉命行事。到了明朝中期,皇帝事物繁忙,壓力增大,為了減輕負擔,皇帝不上朝,一切詔令均由皇帝身邊的太監傳達至內閣執行。所以,內閣制度又催生了太監專權。

  • 2 # 鯤鵬國學

    明朝的丞相制度,在朱元璋時期就被廢除了,並且朱元璋立下了一個規矩,終大明一朝不得設定丞相,因為丞相的權利實在太大了,朱元璋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一點,就藉助胡維庸的案子直接的就廢除了丞相制度!

    廢除丞相制度之後,丞相的活還在怎麼辦呢,朱元璋開始的時候就全部到了自己的手裡,所以朱元璋這個皇帝做的是很累的,每天很早就起來很晚才睡覺!但是慢慢的還是發現這樣不行自己忙不過來啊,於是慢慢的就建立的內閣制度,這個內閣就是皇帝的秘書班子,內閣的官位品級不高,負責幫助皇帝辦事!

    後來皇帝越來越懶,尤其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一個比一個荒唐,一個比一個愛玩,最後內閣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皇帝越來越懶的時候,宦官的勢力也上來了,幫助皇帝做硃批和蓋章,就有了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加上內閣,輔助皇帝一起治理大明王朝,皇帝這個時候只需要說說話就可以了,授權就可以了,也可以說幾乎不用做什麼事就可以治理國家了!比如正德皇帝,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天啟皇帝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路由器有線網速低無線網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