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出身仕宦人家,因從小多病,不得以皈依佛門,帶髮修行;她,氣質如蘭,才華比仙,卻只得閉門佛殿,任由滿腹才華無處施展;她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也僅能寄身王侯公府,被當作觀賞的玩意兒罷了。她是一個在俗世遭劫的無奈之人,註定難以脫身濁世,與所謂的世俗苦苦抗爭。然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暇美玉遭泥陷。她,就是《紅樓夢》中一個特別的角色,金陵十二釵中唯一一個與四大家族沒有婚姻和親戚關係的女子——妙玉。
凡是讀過紅樓的人,都說這紅樓兒女個個惹人憐愛,卻又都逃不過悲劇的宿命,沒有一個不可悲可嘆的。但是這其中說妙玉可憐的,竟是少數。
妙玉是一個帶著枷鎖的女子,她被束縛在世俗與清高之間,不知自己何去何從。她雖稱自己為檻外人,卻不得不涉足檻內之事,始終經受著內心痛苦的掙扎。賈母到櫳翠庵一遊,妙玉“忙接了進去”,本來給人印象孤高冷傲的妙玉,“笑往裡讓”,聽了賈母的吩咐,又“忙去烹了茶來”,親自奉上。本來稱是“侯門公府,比以勢欺人”,但她自知富貴人家是不敢得罪的,故恭敬陪侍,還奉上含有長壽寓意的老君眉,用舊年涓的雨水泡開予賈母品嚐。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是老君眉。”這個情節充分流露出了她的身不由己的愁悶。這句話說得一如我們所瞭解並熟悉的妙玉,“知道”二字簡明扼要,流露出一絲不屑,總共僅有五個字,沒有一丁點廢話,冷淡至極卻並不失禮,這是一種反抗,但絕不是徹底的反抗,冷冷的幾個字在塵世可厭的陳規面前是,不過是無力的輕褻,僅此而已。而那笑,我始終讀不懂,讀不懂是討好,還是輕蔑。這是妙玉第一次正式出場,兩忙兩笑,勾勒出了一個痛苦掙扎於內心兩種意念間的女子,也昭示著她的未來。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一回,妙玉給寶玉送去了祝壽的帖子。寶玉和與她有貧賤之交,師徒之分的邢岫煙相遇,向她打聽妙玉的事情。邢岫煙對她的評價是“僧不僧,尼不尼,女不女,男不男”,好不客氣,卻恰到好處。她告訴寶玉回敬的帖子中自稱“檻內人”為最佳,果然和了妙玉的心意。孤傲、自潔的妙玉,萬人不入她眼,她與寶玉可交心,同樣視富貴功名為糞土。當寶玉急於知道賀壽之人是誰時,她的帖子卻被眾人評價道:“我當誰的,這樣大驚小怪,這也不值。”
妙玉有潔癖,劉姥姥用過的茶碗,她竟說“寧可砸碎了也不給她。”這成窯五彩小蓋盅或許就預示著妙玉的命運。寧為玉碎,卻無奈屈從。“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妙玉自同女戲子一起聘買進賈府時起,就跨過了這王侯公府的門檻,再入濁世。豆蔻年華的女子無法抗爭命運的捉弄心灰意冷,墮入空門本來就是一種悲哀。越過門檻之後的她,卻無力摔碎這茶碗,無力同黛玉一般“質本潔來還潔去”,無力讓自己儘快地將一切歸於那一個土饅頭。對於她,那是一種解脫,更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奢望。
大多數人眼中的“假正經”“假清高”實際上是如此可愛、可憐。她如黛玉、湘雲般率性,處處表露著真性情,全然不顧旁人的目光,不是身不由己之時絕沒有絲毫雕飾,只是“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不合時宜的她永遠不能為世俗所容。上天沒有給她爛漫的青春,更沒有給她掌控自己命運的權利。作為一個弱女子,她只得同世俗妥協。
一個正值韶華的女子,足不出檻,青燈古佛,棄紅塵卻難遂願,燈又燼而不能眠,禪聲素齋之中,耗盡了年華青春,忍受著孤獨寂寥。說她無情,中秋夜聯詩之後勸黛玉湘雲早些休息,將二人送至門外,看她們去遠方才掩門,說她有情,一向自詡畸零之人,寶玉的回帖只得隔著門縫投進去才和她心意。一曲終了,餘下回味無盡。掩卷長嘆,不禁憶起這個在萬人眼中孤高冷傲不合時宜,骨子裡卻透出一股不同尋常的天真的女子,思量許久才發現,她就像那籠著一層清輝的月,捉摸不透,難以讀懂,如同那品不盡的梅花雪……
她,本出身仕宦人家,因從小多病,不得以皈依佛門,帶髮修行;她,氣質如蘭,才華比仙,卻只得閉門佛殿,任由滿腹才華無處施展;她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也僅能寄身王侯公府,被當作觀賞的玩意兒罷了。她是一個在俗世遭劫的無奈之人,註定難以脫身濁世,與所謂的世俗苦苦抗爭。然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暇美玉遭泥陷。她,就是《紅樓夢》中一個特別的角色,金陵十二釵中唯一一個與四大家族沒有婚姻和親戚關係的女子——妙玉。
凡是讀過紅樓的人,都說這紅樓兒女個個惹人憐愛,卻又都逃不過悲劇的宿命,沒有一個不可悲可嘆的。但是這其中說妙玉可憐的,竟是少數。
妙玉是一個帶著枷鎖的女子,她被束縛在世俗與清高之間,不知自己何去何從。她雖稱自己為檻外人,卻不得不涉足檻內之事,始終經受著內心痛苦的掙扎。賈母到櫳翠庵一遊,妙玉“忙接了進去”,本來給人印象孤高冷傲的妙玉,“笑往裡讓”,聽了賈母的吩咐,又“忙去烹了茶來”,親自奉上。本來稱是“侯門公府,比以勢欺人”,但她自知富貴人家是不敢得罪的,故恭敬陪侍,還奉上含有長壽寓意的老君眉,用舊年涓的雨水泡開予賈母品嚐。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是老君眉。”這個情節充分流露出了她的身不由己的愁悶。這句話說得一如我們所瞭解並熟悉的妙玉,“知道”二字簡明扼要,流露出一絲不屑,總共僅有五個字,沒有一丁點廢話,冷淡至極卻並不失禮,這是一種反抗,但絕不是徹底的反抗,冷冷的幾個字在塵世可厭的陳規面前是,不過是無力的輕褻,僅此而已。而那笑,我始終讀不懂,讀不懂是討好,還是輕蔑。這是妙玉第一次正式出場,兩忙兩笑,勾勒出了一個痛苦掙扎於內心兩種意念間的女子,也昭示著她的未來。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一回,妙玉給寶玉送去了祝壽的帖子。寶玉和與她有貧賤之交,師徒之分的邢岫煙相遇,向她打聽妙玉的事情。邢岫煙對她的評價是“僧不僧,尼不尼,女不女,男不男”,好不客氣,卻恰到好處。她告訴寶玉回敬的帖子中自稱“檻內人”為最佳,果然和了妙玉的心意。孤傲、自潔的妙玉,萬人不入她眼,她與寶玉可交心,同樣視富貴功名為糞土。當寶玉急於知道賀壽之人是誰時,她的帖子卻被眾人評價道:“我當誰的,這樣大驚小怪,這也不值。”
妙玉有潔癖,劉姥姥用過的茶碗,她竟說“寧可砸碎了也不給她。”這成窯五彩小蓋盅或許就預示著妙玉的命運。寧為玉碎,卻無奈屈從。“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妙玉自同女戲子一起聘買進賈府時起,就跨過了這王侯公府的門檻,再入濁世。豆蔻年華的女子無法抗爭命運的捉弄心灰意冷,墮入空門本來就是一種悲哀。越過門檻之後的她,卻無力摔碎這茶碗,無力同黛玉一般“質本潔來還潔去”,無力讓自己儘快地將一切歸於那一個土饅頭。對於她,那是一種解脫,更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奢望。
大多數人眼中的“假正經”“假清高”實際上是如此可愛、可憐。她如黛玉、湘雲般率性,處處表露著真性情,全然不顧旁人的目光,不是身不由己之時絕沒有絲毫雕飾,只是“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不合時宜的她永遠不能為世俗所容。上天沒有給她爛漫的青春,更沒有給她掌控自己命運的權利。作為一個弱女子,她只得同世俗妥協。
一個正值韶華的女子,足不出檻,青燈古佛,棄紅塵卻難遂願,燈又燼而不能眠,禪聲素齋之中,耗盡了年華青春,忍受著孤獨寂寥。說她無情,中秋夜聯詩之後勸黛玉湘雲早些休息,將二人送至門外,看她們去遠方才掩門,說她有情,一向自詡畸零之人,寶玉的回帖只得隔著門縫投進去才和她心意。一曲終了,餘下回味無盡。掩卷長嘆,不禁憶起這個在萬人眼中孤高冷傲不合時宜,骨子裡卻透出一股不同尋常的天真的女子,思量許久才發現,她就像那籠著一層清輝的月,捉摸不透,難以讀懂,如同那品不盡的梅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