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笑的人一定不會差

    關羽北征始於漢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當時的背景是劉備已取得漢中(東川)和上庸(湖北西北部),曹操大軍退扎長安(陝西西安)。就在此前不久,襄樊地區爆發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究竟是誰挑起的,諸說不一。參照有關文字,乃是在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到長安後,宛城(河南南陽)守將侯音、衛開與關羽勾通,據城反叛,延及周邊諸城,而在以北的豫西更甚,所謂是“梁(河南汝州)、郟(河南郟縣)、陸渾(河南嵩縣東北)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此間場景,如火如荼,由是引起關羽注視,即由荊州(湖北江陵)引軍北上接應;但在關羽還未至襄樊時,曹仁已會同由長安來的龐德先遣部隊攻復宛城,誅殺侯音等人。龐德即會同曹仁“遂南屯樊,討關羽”。 此時關羽行動日程可列為: 建安二十四年(219),因曹仁等將南下荊州,七月,關羽軍先發制人,北上,與曹仁軍相持於襄陽、樊城。曹操由長安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 八月,關羽圍呂常於襄陽,圍曹仁於樊城,擒于禁,覆其全軍;本月,關羽遊騎至郟。曹操命徐晃救曹仁。 十月,曹操還洛陽,擬南征;徐晃破關羽。 閏十月,呂蒙襲取江陵。 十二月,關羽敗走麥城,身死。 對於“劉備、諸葛亮不發兵營救關羽,以致其兵敗身死麥城”這一歷史懸案,在學界有不同意見: 第一種觀點,也是史學界大多數人的見解認為:一方面,當時關羽攻打襄樊的前期,擒于禁,斬龐德,把曹仁圍困在樊城,軍事上節節勝利,諸葛亮沒有必要派蜀兵來增援他。後來從丟失荊州到敗走麥城,時間很短,諸葛亮無法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來不及增援。而另一方面,劉備戎馬半生,做了漢中王后,還要創造條件籌備登基;當時雖已據有兩川,但還須鞏固;更有甚之就是他的將士須要較長時間休整。劉備自建安十六年(211)入川,為據西川就用兵三年,未久,又在漢中打了一年仗,將士疲乏,這也是一個原因。當時上庸還有劉封和孟達的軍馬在,他們的不發兵營救關羽,也是劉備、甚至諸葛亮預計不到的原因外。 第二種觀點認為諸葛亮不救關羽是為了“借刀殺人”。這一觀點最早是由近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在《訄書》中提出“葛氏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的見解。,他認為,關羽鎮守荊州,手握重兵,驕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劉備死後)之後將難以對付,即使劉備健在之時,諸葛亮也很難越過關羽這道屏障而攝取更大的權力。故諸葛亮寧可丟失荊州,也要假吳人之手除掉關羽。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也撰文指出,關羽之敗,敗在吳魏聯盟絞殺,但真正把關羽送上斷頭臺的卻可能是自家人諸葛亮。 一方面當時諸葛亮雖不能執掌軍政大權,但他明知關羽攻取襄樊條件並不成熟,且完全違背了《隆中對》提出的待“天下有變”,兩路北伐曹魏的戰略決策。然《三國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見諸葛勸諫的記載。而只要諸葛亮負起自己作為“軍師”的職責,隨時將荊州的“險情”提醒劉備,與關羽“自小結契”、情同手足的劉備絕不會“疏慢”到只作壁上觀,對兵敗臨沮(關羽被擒殺之地)的關羽不以一卒相救; 另一方面還要從諸葛亮的抱負,以及關羽的為人中尋找答案。諸葛亮胸懷天下,關羽無疑是他攫取權力的最大障礙。朱子彥指出,諸葛亮高臥隆中,聲稱自己“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實則“藏器在身”,是胸懷大志的。他曾對好友石韜、徐庶、孟建雲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當三人反問他可仕至何官時,“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為何?蓋因刺史、郡守一類官職皆不在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則難以啟齒告人也。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出使東吳,東吳重臣張昭想推薦他侍奉吳主,諸葛亮說:“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賢”、 “盡”兩字的寓意深長,必須參而悟之。所謂“賢”,即把諸葛亮看成是“賢士”,對待“賢士”的最高規格無非是以“國士”待之,而“盡亮”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表達箇中之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aber是哪個動漫裡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