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偏偏來吃啊啊啊

      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高,糖化血紅蛋白是正常的,這是糖耐量減低或者糖尿病。  糖耐量減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和空腹血糖受損(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GT)即糖尿病前期(糖調節受損)。  臨床上所稱的血糖專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每個個體全天血糖含量隨進食、活動等情況會有波動。一般在空腹時的血糖水平為恆定。臨床檢測時採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可以特異的測出真實的血糖濃度。血糖濃度受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而保持相對穩定。當這些調節失去原有的相對平衡時,則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  生理性高血糖:見於飯後1~2小時;攝入高糖食物;也可由運動、情緒緊張等因素引起。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一、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時未進任何食物,飲水除外)後,早餐前採的血,所檢定的血糖值,為糖尿病最常用的檢測指標,反應胰島β細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  測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採血前不用降糖藥、不吃早餐、不運動。如果空腹抽血的時間太晚,所測的血糖值很難真實反映患者的治療效果,其結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為3.89~6.1mmol/L;如大於6.1mmol/L而小於7.0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如兩次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考慮糖尿病;建議複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試驗。如果隨機血糖大於等於11.1 mmol/L可確診糖尿病。如血糖低於2.8mmol/L,臨床產生相應的症狀稱為“低血糖”。  二、有些患者主要表現餐後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因此需測餐後血糖才能真正瞭解病情。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是全時間的,即不但空腹血糖要達標,而且餐後血糖亦應降至一定水平。  正常人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7.8mmol/L,又小於11.1mmol/L,為糖耐量減低。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考慮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試)。(排除應激狀態外,如感染、外傷)。這時就要正規治療。  1、具有典型症狀,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後血糖≥200mg/dl (11.1 mmol/l)。  2、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後血糖200mg/dl (11.1 mmol/l)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3、如糖耐量2小時血糖140-200 mg/dl(7.8~11.1 mmol/l)之間,為糖耐量低減;如空腹血糖110~126 mg/dl(6.1~7.0 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均不診斷為糖尿病。  三、糖基化血紅蛋白(HbA1c)  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非酶促反應結合的產物,反應不可逆,HbA1c水平穩定,可反映取血前2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斷血糖控制狀態最有價值的指標。  糖尿病的診斷一般不難,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7.0毫摩爾/升,和/或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11.1毫摩爾/升即可確診。  診斷糖尿病後要進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發病年齡輕,大多<30歲,起病突然,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症狀明顯,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體可呈陽性。單用口服藥無效,需用胰島素治療。  2.2型糖尿病  常見於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起病隱襲,早期無任何症狀,或僅有輕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顯者需做糖耐量試驗才能確診。血清胰島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桃木真的可以辟邪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