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蹟視界

    昝姓 - 姓氏源流

    昝姓-姓氏淵源①、由咎姓變化而來。咎,上古時有多種含義,後專指災禍,因不吉利,在咎字的口中加一橫,成為昝姓。咎姓起源很早,商代時有大司空咎單,家族昌盛,時姓咎,後改昝姓。 ②、以部落名為姓,源於四川蜀人。春秋時,蜀中有部落,以昝為名。後中原文化進入蜀中,昝姓隨之融合於它姓,成為土著的姓氏,而離開蜀中的昝部落人便以部落為姓氏,成為昝姓的一個由來。 ③、他姓改姓昝。如南北朝後魏有叱盧氏、昝盧氏,入中原後均改為昝氏。 昝姓 - 遷徙分佈

    關於昝姓的起源,尚無可靠資料。初見於《姓苑》,為歷史上蜀地(今四川)姓氏。另一說為北魏叱盧氏所改。《百家姓》注:“昝,太原郡,系出咎氏,商相咎單之後。咎,古音高,又音實咎之咎,故增一橫為昝氏。”昝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山西等地居住,以太原郡(今屬山西)為郡望。此後因中原戰亂,逐步向山東、河北、天津及江南遷徙。明初昝姓作為洪洞縣移民,被分遷到今安徽、江蘇、浙江地等,並在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形成望族。目前昝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昝姓 - 郡望堂號

    太原郡①、郡望 太原郡 戰國時秦置,治所置陽。相當今山西太原一帶。

    彭城郡 西漢置郡,東漢改為彭城國,治所在今江蘇徐州一帶。 ②、堂號 明敏堂、篤義堂 均源自五代時有咎居潤,書記業務很強。後唐明宗時,他在樞密院做小吏。辦事謹慎,待人和惠。入晉到周,累加檢校太傅。宋初加檢校太尉。性明敏,篤節義。 其它堂號:太原堂、彭城堂。 昝姓 - 宗族字派

    字輩江蘇徐州昝氏字輩:澄興茂盛,金玉傳家。

    湖北十堰昝氏字輩:新廷文光大,啟繼續賢昌。

    四川蓬溪昝氏字輩:仕相現登言,東文先少瑞,祥光應萬國,明良信朝天。

    山東商河昝氏字輩:京運開龍聖,清雲照吉祥。 昝姓 - 歷史名人

    咎 單,商湯輔佐之臣。官司空。湯滅夏,建立商朝,伊尹作《鹹有一德》,言君臣都有一德不要失,咎單作《明居》,陳述居民之法,天下始定。 昝 殷,唐婦產科醫學家。蜀地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約生於貞元十三年(797),卒於大中十三年(859)。昝氏精醫理,擅長產科,通曉藥物學,唐大中年間(847-852),他將前人有關經、帶、胎、產及產後諸症的經驗效方及自己臨症驗方,撰成《產寶》三卷。原書52篇,371方。經後人補益,現傳本作《經效寶產》,三卷,41篇,374方。書中論述病候不多,主要介紹具體病證治療;所列方藥大多簡便實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產科專著。此外昝氏對攝生、食療也頗有研究。他的食治醫方多具取材容易、價廉效驗之特點,著有《道養方》、《食醫心監》各三卷,今亦存。昝居潤 (907-966),五代及宋初官吏。博州高唐(今禹城西南)人。善書計,後唐長興中為樞密院小吏。晉初,出掌滑州廩庾,後依附於帥白文珂。文珂薦之於周太祖,周世宗詔以補府中要職。世宗即位後任其為軍器庫使,累官至左領軍衛上將軍。恭帝時,加檢校太傅。宋太祖登位後,加檢校太尉。建隆二年(961),權知澶州。八月,拜為義武軍節度。在鎮數年,得風痺,詔還京師。卒,贈太師。 昝學易,明孝子。字心源,懷寧人。萬曆舉人。廉介不苟取。性至孝,父年邁,恐獨處不暖,共枕被八年,授金溪知縣,不就卒。 昝茹穎 (1672-1740),清書畫家。字仲遂,一字省雪,號白村,安徽懷寧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第二名舉人,五十一年(1712)登進士第,參加編纂《子史精華》,脫稿後即授內閣中書舍人。自康熙末至乾隆初,朝廷詔敕,多出其手。他工詩善畫,所繪松竹菊石,皆磅礴有致,人爭珍藏。在家鄉,和兄蔚林的詩、文、字、畫雙雙出名,被譽為“八絕”。 其他昝姓名人有東晉將領昝堅;唐博士昝商;明學者昝如心;清學者昝作棟等。近當代昝姓名人有航空專家昝凌,核電專家昝雲龍,電子學家昝寶澄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助】調節通路和訊號通路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