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知道了毛姆,感覺很不錯,整部小說的故事情節緊湊,令人著迷。
屬於愛屋及烏,順手就買了兩本《刀鋒》,一本送人,一本自留。
毫不誇張的說,花費兩週左右的時間,期間也是斷斷續續的,方才看完了這本書。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可以理解為讀的很艱辛、很為難。 實話實說,剛開始的時候,除了封面不是特別喜歡之外,還是帶有很強的期待的。
不過僅僅讀了兩頁後,真心沒有太大的慾望接著看下去了。 內心湧現出來的是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這部小說的前面幾個章節,不知道要說什麼,拖沓的很。
這時節,剛好還有其他的書籍穿插著,還能將興趣轉移一二。
也就把這本書扔在了床頭,需要睡覺的時候,不時的翻上幾頁,聊作安眠的效果,有幾次的操作還很愜意。
慢慢的,漸漸的,翻了一半左右,甚至更加準確的說是瀏覽到三分之一多一點的時候,被故事裡主人公純淨的內心和安寧的思想所深深吸引。
當然,小說裡面,對20世紀30、40時代歐美人文及社會的一些描寫,也是用筆老辣。
作家作為一名在法國成長起來的英國作家,對大的聚會場面有著深深的印象和豐富的參與經驗,所以在整部小說裡面,用心良苦、錯落有致的構建起來幾位性格鮮明的人物。
主人公拉里單純、堅定,在成長過程中,伴隨著思考的日漸深入,對人生、對社會有了越來越接近本源的理解,最後的結局也是修成了“正果”。
伊莎貝兒,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當然在小說的後面,做出了一些非常自私和具有心機的做法,特別是間接的害死了索菲),在與拉里的愛情裡面,可以說是一種完全佔有慾望的愛,摻雜了太多的虛榮心。
艾略特,作為典型的上層社會的代表人物,一位可愛而又可憐的人。對待朋友,總有幾分小聰明用來抬高自己的地位,一輩子都在社交生活中度過,徹底離不開那些虛情假意的熱鬧。直到去世前,念念不忘的還是對錶面那些程式化的邀請的十二分熱衷。不可否認的是對待朋友熱情、大方,對待親友盡心、盡力,可以說是一位十分、衷心的熱愛家庭,時刻不忘維護家族的尊嚴。
小說的故事概括起來,不太複雜,拉里和伊莎貝兒,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青梅竹馬,郎才女貌。可惜在戰爭的干擾之下,拉里作為年輕人,對飛行有著謎之熱愛,偷偷的跑去參軍。 在戰鬥中,一位好朋友為了保護他而不慎被擊中,落地後犧牲了。
經歷全過程的拉里驚呆了、迷亂了,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剛剛還在嬉笑的朋友,一眨眼的工夫就去了,再也無法開口。 特別是整個事件和場景長久的在拉里心中留下烙印,使其遲遲無法平靜。
後來的伊莎貝兒雖說內心對拉里還無法割捨,還是順大流結婚生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中間有些曲折和反覆),而拉里透過外人不太能夠理解的修行,淨化了內心。
感興趣的是,在整個的敘述裡,將拉里和伊莎貝兒的大愛和小愛之間,拉里與艾略特的性格和對待事物的對比,拉里在行思結合上,還有一些小的衝突,安置的很舒服,大師之所以稱為大師,果然名不虛傳。
整部小說中,作者好似以一位旁觀者的身份在觀察著世界,留意著發展。手法上卻有著大量的留白讓讀者去遐想,例如在對主人公經歷的描寫中,來也隨意,去也輕鬆。
讀完小說,說實話,最終也沒搞清楚作者書名所代表的含義,不過稍微有點的感覺,從鋒利傷人的心一點點修煉成為遁挫卻安靜,也許是傳說中的大巧若拙吧,應該是一種比大俠之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更高階的境界吧。從這個角度來總結的話,原來每個民族都在苦苦尋覓的終極奧秘,應該是指向了一個共同的地方或者宇宙中共同的奇點。
突然對印度的文化有了些許興趣,也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國,思想深邃、感人至誠。 好想去看看神秘的奧義書,不知道能不能明白一二,哪怕半點也好。
讀完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知道了毛姆,感覺很不錯,整部小說的故事情節緊湊,令人著迷。
屬於愛屋及烏,順手就買了兩本《刀鋒》,一本送人,一本自留。
毫不誇張的說,花費兩週左右的時間,期間也是斷斷續續的,方才看完了這本書。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可以理解為讀的很艱辛、很為難。 實話實說,剛開始的時候,除了封面不是特別喜歡之外,還是帶有很強的期待的。
不過僅僅讀了兩頁後,真心沒有太大的慾望接著看下去了。 內心湧現出來的是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這部小說的前面幾個章節,不知道要說什麼,拖沓的很。
這時節,剛好還有其他的書籍穿插著,還能將興趣轉移一二。
也就把這本書扔在了床頭,需要睡覺的時候,不時的翻上幾頁,聊作安眠的效果,有幾次的操作還很愜意。
慢慢的,漸漸的,翻了一半左右,甚至更加準確的說是瀏覽到三分之一多一點的時候,被故事裡主人公純淨的內心和安寧的思想所深深吸引。
當然,小說裡面,對20世紀30、40時代歐美人文及社會的一些描寫,也是用筆老辣。
作家作為一名在法國成長起來的英國作家,對大的聚會場面有著深深的印象和豐富的參與經驗,所以在整部小說裡面,用心良苦、錯落有致的構建起來幾位性格鮮明的人物。
主人公拉里單純、堅定,在成長過程中,伴隨著思考的日漸深入,對人生、對社會有了越來越接近本源的理解,最後的結局也是修成了“正果”。
伊莎貝兒,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當然在小說的後面,做出了一些非常自私和具有心機的做法,特別是間接的害死了索菲),在與拉里的愛情裡面,可以說是一種完全佔有慾望的愛,摻雜了太多的虛榮心。
艾略特,作為典型的上層社會的代表人物,一位可愛而又可憐的人。對待朋友,總有幾分小聰明用來抬高自己的地位,一輩子都在社交生活中度過,徹底離不開那些虛情假意的熱鬧。直到去世前,念念不忘的還是對錶面那些程式化的邀請的十二分熱衷。不可否認的是對待朋友熱情、大方,對待親友盡心、盡力,可以說是一位十分、衷心的熱愛家庭,時刻不忘維護家族的尊嚴。
小說的故事概括起來,不太複雜,拉里和伊莎貝兒,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青梅竹馬,郎才女貌。可惜在戰爭的干擾之下,拉里作為年輕人,對飛行有著謎之熱愛,偷偷的跑去參軍。 在戰鬥中,一位好朋友為了保護他而不慎被擊中,落地後犧牲了。
經歷全過程的拉里驚呆了、迷亂了,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剛剛還在嬉笑的朋友,一眨眼的工夫就去了,再也無法開口。 特別是整個事件和場景長久的在拉里心中留下烙印,使其遲遲無法平靜。
後來的伊莎貝兒雖說內心對拉里還無法割捨,還是順大流結婚生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中間有些曲折和反覆),而拉里透過外人不太能夠理解的修行,淨化了內心。
感興趣的是,在整個的敘述裡,將拉里和伊莎貝兒的大愛和小愛之間,拉里與艾略特的性格和對待事物的對比,拉里在行思結合上,還有一些小的衝突,安置的很舒服,大師之所以稱為大師,果然名不虛傳。
整部小說中,作者好似以一位旁觀者的身份在觀察著世界,留意著發展。手法上卻有著大量的留白讓讀者去遐想,例如在對主人公經歷的描寫中,來也隨意,去也輕鬆。
讀完小說,說實話,最終也沒搞清楚作者書名所代表的含義,不過稍微有點的感覺,從鋒利傷人的心一點點修煉成為遁挫卻安靜,也許是傳說中的大巧若拙吧,應該是一種比大俠之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更高階的境界吧。從這個角度來總結的話,原來每個民族都在苦苦尋覓的終極奧秘,應該是指向了一個共同的地方或者宇宙中共同的奇點。
突然對印度的文化有了些許興趣,也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國,思想深邃、感人至誠。 好想去看看神秘的奧義書,不知道能不能明白一二,哪怕半點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