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駿(國寶級文物)
唐貞觀十年(公元636)
高171—175釐米
六駿原列於唐太宗昭陵北闕,依次為“特勤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其中“颯露紫”、“拳毛騧”二駿1914年流失國外,現存美國費城賓夕法尼西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
六駿是李世民在打江山時馳騁疆場時所乘過的六匹駿馬,他們都為大唐帝國的奠基立下了豐功偉績。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十年(公元636)十一月昭令畫家閻立本先畫出六駿的圖形,再由雕刻工藝家閻立德依形複製刻於石上,由當時的大書法家歐陽詢將唐太宗親自書寫的四言讚美詩並由殷仲容用隸書刻在原石上角,刻成後,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壇之內。
“昭陵六駿”不僅造型高超,就是其名稱、色澤和戰鬥經歷都有一段十分動人的故事。
“特勒驃”,毛色黃白,嘴微黑。“特勒”是突厥部落的官名,此馬可能是突厥某特勒所獻。公元619年,李世民與宋金剛作戰時的乘騎。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應策騰空,承豐半漢,天險催敵,乘危濟難。”
“青騅”,毛色蒼白,公元621年李世民在河北獻縣虎牢關與竇建德作戰時曾乘騎。馬身在衝鋒陷陣時被敵人射中五箭,前一後四。浮雕中的馬呈疾馳飛奔狀。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什伐赤”,“什伐”為波斯語,“馬”的意思。毛色純赤,來自波斯,是李世民與竇建德在虎牢關作戰時曾乘騎,身中五箭,可見戰鬥之激烈。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裡澗未靜,斧鉞申威,朱漢聘足,青旌凱歸。”
“拳毛騧”,毛色黃,嘴黑,許洛仁在虎牢關所獻。李世民乘騎此馬曾在河北洛水與劉黑闊進行過激烈的戰鬥,馬連中九箭而死。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月精按轡,天馬橫空,孤矢載,氛埃廓清。”
“白蹄烏”,此馬周身烏黑,四蹄俱白。公元618年深冬,李世民在陝西長武平定薛仁時的乘騎。據說李世民乘此馬在追殲薛仁時,一晝夜間賓士二百多里。時刻畫面上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豎立迎風,可想當年在黃土高原上賓士的神態。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依天長劍,追風駿足,縱轡平隴,回安定蜀。”
“颯露紫”,毛色紫紅。公元621年,李世民曾騎著這匹馬與王世充交戰與洛陽。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紫燕趨躍,馬騰神駿,氣礱三川,威陵八陣。”
在此六駿中,惟有“颯露紫”這塊石雕上有一人像,形似牽馬人。這個人就是唐朝大將丘行恭。李世民與王世充在洛陽邙山交戰時,李世民乘騎的“颯露紫”在激戰中身上連中數箭。在陷入困境的緊急時刻,大將丘行恭趕到,張弓四射,拼命廝殺才將敵人攔住,將自己所騎的馬讓給李世民,併為“颯露紫”拔出箭頭。然後自己徒步手持長劍繼續與敵作戰,掩護了李世民安全突出重圍。在浮雕中,此馬身中數箭,兩眼下垂,臀部稍縮,顯示出剛下戰場的疲倦神情;而丘行恭身穿戰袍,佩刀箭囊未卸,正在俯首為馬拔取胸前血箭。戰馬緊緊偎依在戰將胸前,相依為命的形態,真是栩栩如生。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彰丘行恭的功績,將他特意雕在六駿石刻之中。
昭陵六駿是一組紀念碑式的浮雕,內容反映了真實的歷史故事。浮雕選用精細的漢白玉大理石為材料,每塊高2.5米,寬3米,採用高浮雕的形式將六匹駿馬生動地再現在石板上。其中三匹做立狀,三匹為賓士狀,姿態英俊,神韻颯爽,造型生動,眉目傳神,真可謂“秦王鐵騎取天下,六駿功高畫亦憂”。魯迅先生將六駿譽之為“前無古人”的傑作。
近來學術界提出關於昭陵六駿的真偽問題,其實是現存無論是唐代原作,還是宋代仿刻已不太重要,昭陵六駿的藝術地位,是中國雕刻史上的一座峰碑。國內現存的昭陵四駿均人為破壞,被打分成多塊。
昭陵六駿(國寶級文物)
唐貞觀十年(公元636)
高171—175釐米
六駿原列於唐太宗昭陵北闕,依次為“特勤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其中“颯露紫”、“拳毛騧”二駿1914年流失國外,現存美國費城賓夕法尼西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
六駿是李世民在打江山時馳騁疆場時所乘過的六匹駿馬,他們都為大唐帝國的奠基立下了豐功偉績。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十年(公元636)十一月昭令畫家閻立本先畫出六駿的圖形,再由雕刻工藝家閻立德依形複製刻於石上,由當時的大書法家歐陽詢將唐太宗親自書寫的四言讚美詩並由殷仲容用隸書刻在原石上角,刻成後,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壇之內。
“昭陵六駿”不僅造型高超,就是其名稱、色澤和戰鬥經歷都有一段十分動人的故事。
“特勒驃”,毛色黃白,嘴微黑。“特勒”是突厥部落的官名,此馬可能是突厥某特勒所獻。公元619年,李世民與宋金剛作戰時的乘騎。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應策騰空,承豐半漢,天險催敵,乘危濟難。”
“青騅”,毛色蒼白,公元621年李世民在河北獻縣虎牢關與竇建德作戰時曾乘騎。馬身在衝鋒陷陣時被敵人射中五箭,前一後四。浮雕中的馬呈疾馳飛奔狀。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什伐赤”,“什伐”為波斯語,“馬”的意思。毛色純赤,來自波斯,是李世民與竇建德在虎牢關作戰時曾乘騎,身中五箭,可見戰鬥之激烈。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裡澗未靜,斧鉞申威,朱漢聘足,青旌凱歸。”
“拳毛騧”,毛色黃,嘴黑,許洛仁在虎牢關所獻。李世民乘騎此馬曾在河北洛水與劉黑闊進行過激烈的戰鬥,馬連中九箭而死。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月精按轡,天馬橫空,孤矢載,氛埃廓清。”
“白蹄烏”,此馬周身烏黑,四蹄俱白。公元618年深冬,李世民在陝西長武平定薛仁時的乘騎。據說李世民乘此馬在追殲薛仁時,一晝夜間賓士二百多里。時刻畫面上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豎立迎風,可想當年在黃土高原上賓士的神態。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依天長劍,追風駿足,縱轡平隴,回安定蜀。”
“颯露紫”,毛色紫紅。公元621年,李世民曾騎著這匹馬與王世充交戰與洛陽。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紫燕趨躍,馬騰神駿,氣礱三川,威陵八陣。”
在此六駿中,惟有“颯露紫”這塊石雕上有一人像,形似牽馬人。這個人就是唐朝大將丘行恭。李世民與王世充在洛陽邙山交戰時,李世民乘騎的“颯露紫”在激戰中身上連中數箭。在陷入困境的緊急時刻,大將丘行恭趕到,張弓四射,拼命廝殺才將敵人攔住,將自己所騎的馬讓給李世民,併為“颯露紫”拔出箭頭。然後自己徒步手持長劍繼續與敵作戰,掩護了李世民安全突出重圍。在浮雕中,此馬身中數箭,兩眼下垂,臀部稍縮,顯示出剛下戰場的疲倦神情;而丘行恭身穿戰袍,佩刀箭囊未卸,正在俯首為馬拔取胸前血箭。戰馬緊緊偎依在戰將胸前,相依為命的形態,真是栩栩如生。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彰丘行恭的功績,將他特意雕在六駿石刻之中。
昭陵六駿是一組紀念碑式的浮雕,內容反映了真實的歷史故事。浮雕選用精細的漢白玉大理石為材料,每塊高2.5米,寬3米,採用高浮雕的形式將六匹駿馬生動地再現在石板上。其中三匹做立狀,三匹為賓士狀,姿態英俊,神韻颯爽,造型生動,眉目傳神,真可謂“秦王鐵騎取天下,六駿功高畫亦憂”。魯迅先生將六駿譽之為“前無古人”的傑作。
近來學術界提出關於昭陵六駿的真偽問題,其實是現存無論是唐代原作,還是宋代仿刻已不太重要,昭陵六駿的藝術地位,是中國雕刻史上的一座峰碑。國內現存的昭陵四駿均人為破壞,被打分成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