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59578625940

    就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也會給我們唱童謠,雖然不懂具體的每個詞的含義,但是因為韻律好聽,節奏也簡單,而且朗朗上口,就會不停地哼唱。

    那其實,這就是學習語言的一個過程。

    對於幼兒來說,兒歌的篇幅短小、內容也相對淺顯,歡快的節奏很容易調動孩子愛動的情緒,而且兒歌是可以又唱又跳的形式來展現,很容易吸引孩子去表達自己。兒歌也是孩子最早接觸的一種文學藝術,這種形式可以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和自信表達能力,同時也能接觸一些詞彙。

    不僅是這樣,一般我們聽到的兒歌,大多是故事形式的,也會跟孩子的生活貼合度比較高,孩子的接受能力會更強一些。透過父母的演繹,既增加了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給孩子一種陪伴的安全感。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孩子哭鬧,只要唱歌就會安靜下來。

    那麼,運用形式呢,我建議不要侷限於中文的兒歌、童謠,也可以聽一些英文的。比如《if you‘re happy 》,跟咱們的《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是同曲同詞不同語言,豐富的形式會讓孩子覺得更有趣、有挑戰。演唱的兒歌,可以跟一些故事書、繪本結合起來,更具象化。

    兒歌的輸入,可以在平時哄孩子睡覺的時候,陪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也可以作為背景音樂叫孩子起床、陪孩子吃飯等等。場景很多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是否真有包拯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