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論縱橫
-
2 # 明明的意思
可以說明清大戰期間,所謂的紅夷大炮基本上沒有發揮什麼作用。當時的火炮威力不夠,數量也不足,很難起到扭轉戰局的作用。
更主要的原因在於,明軍的軍費不足,而火炮的訓練花費太大,所以明軍炮手平時都只是模擬訓練,實戰中的表現並不好。而這些炮手在投降滿清後水平也沒有明顯提高,入關後這些大炮也主要是起到威脅作用,真正攻城依然靠的是蟻附登城或者撅城那些傳統手段。
-
3 # 歷史風雲天下
眾所周知,滿清奪取中原政權有著很大的運氣成分在其中,崇禎自縊身亡,天下無主,闖軍進駐北京之後所作所為失去了士大夫官僚階級的擁護,而劉宗敏又虜獲了吳三桂家眷,就有了衝冠一怒為紅顏之說,吳三桂3萬關寧鐵騎,返回山海關,此時的局勢是內無援兵,外有滿清扣關,而且大順軍也浩浩蕩蕩的向吳三桂開赴,此情此景,有麼是投降李闖,要麼是戰死,要麼就是投降清軍,前兩者被吳三桂排除,他走了另外一條路,就是向滿清借兵,可是在大勢面前,一切都由不得他了,之後就有了我們知道的一片石大戰,大順軍和關寧鐵騎戰的難解難分,隨著時間的流逝,吳三桂即將不支,多爾袞就看著兩虎相爭,他則坐收漁利,關鍵時刻出兵,與吳三桂合兵一處,打敗了李闖大軍,而從此刻起,吳三桂被多爾袞牽著鼻子走,在漢奸的路上越行越遠。
所以說滿清是因為中原局勢的內鬥,而撿了個便宜,整過過程都沒有所謂的紅衣大炮什麼事情,因此要說滿清的入關是得益於紅衣大炮那就不對了,不過要說滿清的崛起和壯大與紅衣大炮有些相關到是不錯的。
在渾河之戰中,皇太極數萬大軍圍攻瀋陽,而江浙軍和四川白桿兵共7000前來救援,沒曾想還沒到救援地瀋陽就陷落了,不過明軍也沒有因此退卻,一場大戰開始了,後金是以逸待勞而明軍是長途跋涉,但是在戰鬥中,後金精銳的兩黃旗竟然不敵明軍,在面對局勢的膠著,甚至是後金呈現出疲軟的情況下,後金從瀋陽城樓上居高臨下用繳獲的大炮對抗明軍,最終有勝算的明君也因為火炮的加入而宣告敗亡,這次戰役為後金的崛起而有著極為重大的決定性。
在松錦之戰中,滿清也是利用火炮壓制了明軍的火力,因此使得明軍失去了火力上的優勢,再加上內部的因素而最終慘敗,不少猛將生死,而總督洪承疇也被俘,這次戰役更是令得明朝失去了精銳之師,在戰場上變得更加被動,才會出現沒有可調之兵,直到李闖兵臨北京城下,中原沒有勤王之兵,也就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還在路上可也是遲遲不到。
清軍對於紅衣大炮的掌控主要是得益於耿仲明和孔友德的叛變,登州陷落,紅衣大炮也被耿和孔帶到了滿清,自此之後,滿清在火力方面也不再是處於被動的局勢。
所以綜上來看,紅衣大炮對滿清入主中原雖然沒有直接的關聯,卻也有間接原因,最重要的還是因為中原局勢的發酵導致了滿清有機可乘,實乃大氣運使然。
回覆列表
首先,明清之間的大決戰是1640年到1642年的松錦之戰,當時戰爭是以圍殲戰的方式,打敗了明軍,在戰役中,紅衣大炮並沒有發生決定性的作用。
清軍入關是在1644年的山海關大戰當中,聯合吳三桂入關,當時,對戰的雙方主要是李自成和清軍,並不是明軍和清軍。
所以,明清大戰,清軍如果沒有紅衣大炮能入關嗎?這就是一個偽命題!
紅衣大炮第一次出現在明清(後金)對抗的戰場是在1626年的寧遠大戰中,當時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後,趁勢向山海關擴張,明軍袁崇煥在寧遠首次使用紅衣大炮重創清軍,使努爾哈赤敗退,努爾哈赤在第二年死後,皇太極也帶兵準備入關,在錦州和寧遠一線,又被明軍的紅衣大炮擊敗!
從1627年到1640年,十三年間,清軍再未嘗試從寧錦防線作為突破口,而是選擇繞過寧錦防線,直接擾掠京師,可以看見,如果沒有紅衣大炮,清軍很可能早就突破山海關了。
而袁崇煥繼承孫承宗的作戰思想,就是據險以守,用大炮擊退敵人的戰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抵制了清軍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