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已經知道,所以,會很耐心地跟著李寶莉從風韻猶存走到殘花敗柳,發現死扣是李寶莉打給110的那個電話。就是在李寶莉失去了兒子居無定所的情形下為她流下了傷痛的淚,也要說李寶莉將偷腥的丈夫推給110是丟了女人智慧的臉。意氣用事以後,心有愧嘴卻硬的李寶莉跟閨蜜小景說:“我雖說是賣菜人的女兒卻長著不錯的相貌,當年那麼多追我的人我選擇了馬學武……”一句臺詞資訊不少,其中之一是李寶莉、馬學武夫妻之間的關係曾經柔順過。是什麼讓李寶莉耳聞丈夫在門裡跟別的女人嗨咻時會出此下策招來警察?想必事到當時兩人之間的怨恨已然深重。一對你情我願的夫妻,怎麼就只能粗言相向了?都把矛頭指向了蠻霸的李寶莉。指向對嗎?有一個細節:影片開始,李寶莉攜丈夫、兒子搬家,搬家公司坐地漲價,就在李寶莉打算跟搬家公司理論的時候,將脖子伸出窗戶看究竟的馬學武迅速撤了回來,裝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萬箭穿心》敘事的時間,是為求富裕人人爭先恐後而將靈魂遠遠地甩在身後的年代,粗糲和毛糙的人和事,馬學武不喜,難道李寶莉就與生俱來地樂在其中?可是,馬學武架一副眼鏡著一件清清爽爽的白襯衫就是知識分子了就可以從一灘淤泥中拔節出來而不沾染市儈氣了,還要對李寶莉以惡對惡帶領全家在那樣的社會形態裡生存下來的“叢林法則”說三道四,是否不太厚道?李寶莉的錯,是沒有想到再懦弱的男人也有千鈞一髮的時候,她更不會想到自己的男人會將千鈞一髮之力全都用在報復自己上,馬學武用遺書裡不留片言隻語給李寶莉的方式將世俗的風霜雨雪全都引向李寶莉,所謂的萬箭穿心,該當指此吧?是李寶莉打給110的電話,讓馬學武丟了主任一職,繼而丟了工作,重壓之下馬學武跳江自盡了。是不是應該為馬學武掬一捧同情之淚?唏噓的觀眾請看一看馬學武的報復是多麼成功!馬學武走了,順便替李寶莉去了勢,悍婦李寶莉不再,變成了在靠她養活的婆婆、兒子面前也只會低眉順眼的可憐的女人。我為馬學武這種在不堪的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面前選擇逃避的行徑深感不恥。因為不恥,所以會問:如果馬學武有能力支撐起一個家庭的幸福生活,李寶莉何至於變成被人詬病的惡形惡狀?如果沒有馬學武和周芬的暗度陳倉,李寶莉何至於打那一通喪失了人之常情的電話?想必,那一通電話同樣也刺痛了小說作者方方的心,她譴責自己小說的女主角的辦法是讓馬學武撒手而去以後李寶莉的生活難以為繼,只好放棄本已低賤的在漢正街賣襪子的營生,拿起了扁擔以更為低賤的方式養活婆婆和兒子。“扁擔”的各種辛勞,電影《萬箭穿心》沒有多言,自由演員顏丙燕用容貌、體態以及裝扮的變遷加以註解,顏丙燕是電影《萬箭穿心》的福氣,這個在電視劇《尋槍》裡淑女得叫人痛恨熊闊海的女演員,詮釋起一個沉淪到塵埃裡的市井女人來,竟是如此得心應手,所以,你可以不喜歡電影《萬箭穿心》,可是你只要肯給《萬箭穿心》幾分鐘,就會被顏丙燕捕獲,因為她不靠花容月貌,甚至故意抹去了花容遮蔽了月貌,只為角色能夠立體起來。顏丙燕已經用表演完美地傳達了方方對李寶莉的譴責,作家還嫌這一筆不夠熱辣,使出的殺手鐧是讓李寶莉用扁擔養大兒子,與母親徹底反目。與原著相比,受到篇幅限制的電影在表達這一層意思的時候有些倉促。原著中,馬學武的死讓馬學武的雙親倍受打擊,他們借李寶莉要養家餬口無暇照顧兒子不得不將兒子寄養在他們那裡的機會,把喪子的痛苦化作綿綿的仇恨日積月累地種植到孫子的心裡,所以小說中小寶對媽媽說出那樣絕情的話讓人覺得他們母子還有和好如初的可能——他人放進你心裡的刺只要你願意是可以拔除的。電影裡,小寶對李寶莉的恨是原發的,這樣,小寶的決絕就是義無返顧的決絕了。這樣,當李寶莉豁然開朗不再跟兒子搶房子將自己的家當一扁擔挑起打算像何嫂子他們一樣去出租屋謀一張床時,我心裡的滋味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各種滋味在那裡翻江倒海,隨後,喉嚨緊了,眼眶溼了。如果面對李寶莉,用酸楚比喻彼時的情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萬箭穿心》是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讓我看完以後有那麼一陣子,坐立不安。
結局已經知道,所以,會很耐心地跟著李寶莉從風韻猶存走到殘花敗柳,發現死扣是李寶莉打給110的那個電話。就是在李寶莉失去了兒子居無定所的情形下為她流下了傷痛的淚,也要說李寶莉將偷腥的丈夫推給110是丟了女人智慧的臉。意氣用事以後,心有愧嘴卻硬的李寶莉跟閨蜜小景說:“我雖說是賣菜人的女兒卻長著不錯的相貌,當年那麼多追我的人我選擇了馬學武……”一句臺詞資訊不少,其中之一是李寶莉、馬學武夫妻之間的關係曾經柔順過。是什麼讓李寶莉耳聞丈夫在門裡跟別的女人嗨咻時會出此下策招來警察?想必事到當時兩人之間的怨恨已然深重。一對你情我願的夫妻,怎麼就只能粗言相向了?都把矛頭指向了蠻霸的李寶莉。指向對嗎?有一個細節:影片開始,李寶莉攜丈夫、兒子搬家,搬家公司坐地漲價,就在李寶莉打算跟搬家公司理論的時候,將脖子伸出窗戶看究竟的馬學武迅速撤了回來,裝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萬箭穿心》敘事的時間,是為求富裕人人爭先恐後而將靈魂遠遠地甩在身後的年代,粗糲和毛糙的人和事,馬學武不喜,難道李寶莉就與生俱來地樂在其中?可是,馬學武架一副眼鏡著一件清清爽爽的白襯衫就是知識分子了就可以從一灘淤泥中拔節出來而不沾染市儈氣了,還要對李寶莉以惡對惡帶領全家在那樣的社會形態裡生存下來的“叢林法則”說三道四,是否不太厚道?李寶莉的錯,是沒有想到再懦弱的男人也有千鈞一髮的時候,她更不會想到自己的男人會將千鈞一髮之力全都用在報復自己上,馬學武用遺書裡不留片言隻語給李寶莉的方式將世俗的風霜雨雪全都引向李寶莉,所謂的萬箭穿心,該當指此吧?是李寶莉打給110的電話,讓馬學武丟了主任一職,繼而丟了工作,重壓之下馬學武跳江自盡了。是不是應該為馬學武掬一捧同情之淚?唏噓的觀眾請看一看馬學武的報復是多麼成功!馬學武走了,順便替李寶莉去了勢,悍婦李寶莉不再,變成了在靠她養活的婆婆、兒子面前也只會低眉順眼的可憐的女人。我為馬學武這種在不堪的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面前選擇逃避的行徑深感不恥。因為不恥,所以會問:如果馬學武有能力支撐起一個家庭的幸福生活,李寶莉何至於變成被人詬病的惡形惡狀?如果沒有馬學武和周芬的暗度陳倉,李寶莉何至於打那一通喪失了人之常情的電話?想必,那一通電話同樣也刺痛了小說作者方方的心,她譴責自己小說的女主角的辦法是讓馬學武撒手而去以後李寶莉的生活難以為繼,只好放棄本已低賤的在漢正街賣襪子的營生,拿起了扁擔以更為低賤的方式養活婆婆和兒子。“扁擔”的各種辛勞,電影《萬箭穿心》沒有多言,自由演員顏丙燕用容貌、體態以及裝扮的變遷加以註解,顏丙燕是電影《萬箭穿心》的福氣,這個在電視劇《尋槍》裡淑女得叫人痛恨熊闊海的女演員,詮釋起一個沉淪到塵埃裡的市井女人來,竟是如此得心應手,所以,你可以不喜歡電影《萬箭穿心》,可是你只要肯給《萬箭穿心》幾分鐘,就會被顏丙燕捕獲,因為她不靠花容月貌,甚至故意抹去了花容遮蔽了月貌,只為角色能夠立體起來。顏丙燕已經用表演完美地傳達了方方對李寶莉的譴責,作家還嫌這一筆不夠熱辣,使出的殺手鐧是讓李寶莉用扁擔養大兒子,與母親徹底反目。與原著相比,受到篇幅限制的電影在表達這一層意思的時候有些倉促。原著中,馬學武的死讓馬學武的雙親倍受打擊,他們借李寶莉要養家餬口無暇照顧兒子不得不將兒子寄養在他們那裡的機會,把喪子的痛苦化作綿綿的仇恨日積月累地種植到孫子的心裡,所以小說中小寶對媽媽說出那樣絕情的話讓人覺得他們母子還有和好如初的可能——他人放進你心裡的刺只要你願意是可以拔除的。電影裡,小寶對李寶莉的恨是原發的,這樣,小寶的決絕就是義無返顧的決絕了。這樣,當李寶莉豁然開朗不再跟兒子搶房子將自己的家當一扁擔挑起打算像何嫂子他們一樣去出租屋謀一張床時,我心裡的滋味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各種滋味在那裡翻江倒海,隨後,喉嚨緊了,眼眶溼了。如果面對李寶莉,用酸楚比喻彼時的情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萬箭穿心》是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讓我看完以後有那麼一陣子,坐立不安。